体育教学在实践环节中注重"乐"与"动"的有机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体育教学在实践环节中注重"乐"与"动"的有机结合

蒋海浪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在有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方面,"乐动"是教学手段的关键一环,教师应该围绕"乐动"这个信条组织实施教学。学生对体育运动爱好日渐浓烈,随着学生对体育知识需求的日益提高,对小学体育教师的再学习与科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运动情趣,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关键词:

体育教学、乐与动结合

寓教于乐是以生为本,实施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是情感教学原则中的一条核心原则,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学双边流程达到和谐融洽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实施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喜欢体育,建立平等对话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交流,潜移默化感染学生,让学生乐中求新,乐中求异。

所谓"乐"亦即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在教材的选编和教法上要依据儿童心理特点而定,使之乐于去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所谓"动"就是说体育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在于身体练习,教学必须符合人体运动机能变化规律和生理适应性规律,要有一个合理的运动负荷,并建立在"乐"的基础上,使之主动去锻炼。

在有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方面,"乐动"是教学手段的关键一环,教师应该围绕"乐动"这个信条组织实施教学。

一、"乐"贯始终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低段的教学以养护和锻炼并重,重点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乐"必须体现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低年级教学我采用童话形式,把儿童非常熟知和喜爱的小猫、小兔、小狗、猴子、小鸡、小蜜蜂等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例如,用"老猫"教"小猫"学本领为主线,用投掷羽毛球、鸡毛键、纸飞机等代替掷沙包、垒球,这些内容不仅学生练习兴趣高,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保证了教学质量。

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十分鲜明,对事物的注意、思维持久力均差,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编上要达到丰富多彩和参与活动的群体性。

首先,在教材教法上教师要做好观念转变和角色转换的问题,变"单纯练"为"玩中练",变"强制性"为“选择性”,变"墨守陈规"为"简便易行",变"责备"为"鼓励",这些都必然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最终自然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也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到了情感和竞技训练。

二、"动"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点。

要使"动"打到良好的效果,除遵循运动规律外,应建立在"乐"为"动"的互相关联的基础上。"动"应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才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适应性规律。因此在教材的安排和课的结构选排上,可游戏教材作为主教材,又作为准备活动内容,在基础部分结束后,一般安排富有竞争性的教材。不仅体现出"乐"的特点,更使"动"有量的保证,既体育课上能让每个小学生积极地动起来。

笔者曾经在一年级的室外学生分组跳绳接力课上遇到这样的问题:分组后听到学生议论:"我们组肯定输,因为有个胖子。"听了这话,"胖子"同学委屈地说:"那我不参加了吧。"我想了想,对全体同学说:"大家同意让他在起跑线前面2米的地方起跑吗?""同意!"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回答,感激、兴奋之情马上回到该同学脸上。

三、"动"是体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小学体育是被赋予运动技能及文化科学的高级游戏,它对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促进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优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动"。可真正到了课上,部分学生就"动"不起来,原因就在于我们教师过分强调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其次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再次就是教学观念陈旧,手段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长期不变,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而无趣,动而无劲,以至于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最终使学生体育意识淡薄、体质下降。可想而知这样的课能称为好课吗?人民日报上曾有过这样的一篇文章《英国大喊大叫上体育课》如果你走进一所英国小学,学生们上其他课程时大都是静悄悄的,而上体育课时肯定会大喊大叫,你追我跑,一派热闹场面。为了上好体育课,英国小学都要求具备一定的体育设施,但由于条件不同,各类学校的体育设施也不尽相同。条件好的学校有室内体育馆,不管刮风下雨,体育课照上不误。一般的学校至少也要有一块操场和绿地。在英国小学,经常会看到一群小家伙们在绿草坪上追着足球摸爬滚打。伦敦西北部阿克辛顿曼纳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学生说起他们学校的体育课,小家伙高兴地说:"哇,可好玩了!不管哪种球类,老师就教我们一些基本动作,要求不是很严格,最主要是要我们玩得高兴。"他说,每个星期上两节体育课,每节45分钟。另外每周放学后还有1小时的免费体育兴趣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一项。

四、"动"囊括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体育课的教学是在师生身体、思维交互活动中进行的。师生间身体的互动主要是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游戏中来。思维互动可使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信任感,使小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教师不光是"教"者更是他们中的一员。但是做到思维互动,教师首先要爱生、护生,更要尊重学生;其次,即使学生犯错,身为教师的我们也不能用过激的语言来讽刺学生,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渐架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再次,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因为教师不光是"教"者,也是"学"者,对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的不足之处,不应回避,应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了榜样,这样更易于使学生养成知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个个善于动脑,勤于动手,他们的很多小创意被我用进了课堂。课上他们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组所创编的游戏中,学生个个动劲十足,尽情体验着"动脑和动手"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最期待的应该就是运动技能的提高和"玩"得满头大汗了,因为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学生体味运动文化的条件,是他们在竞争中挑战自我和他人的基础,是他们展示自我和建立自信的前提,是他们满头大汗终不悔的动力,也是他们得以进行充分运动的媒介,更是他们在体育中进行交流和结友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