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电能替代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新形势下电能替代分析

马磊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6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化石能源短缺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便需要人们采取方法改善这种情况。由于电能属于绿色可再生能源,用其替代化石能源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电能替代这一理念的提出实施时间相对较短,很多人对其本身所拥有的潜力并不了解,从而影响该工作的开展,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提高人们在此方面上的认识,以便于电能替代工作的开展,促使其能够拥有加良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形势;电能;替代;分析

1电能替代推广的必要性

通过统计发现,我国每年消耗的能源总量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在消耗的能源中九成以上的能源都是一次性能源,对于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风能等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利用效率极低。一次性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对此我国亟需加强电能替代的全面实施。

电能替代就是指充分发挥电能的作用,从而取代煤炭、石油或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的消耗,《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电能替代的目标是4500亿kWh,202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7%,这种方式不仅有效提升能源的利用率,还能缓解环境污染问题,达到环保的目的。电能替代技术应用范围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电能代替煤炭能源。这种方法适用于以煤炭为能源的项目,使用电力能源能够降低环境污染。例如取消北方的以煤供暖,用煤的炉子等;发展电磁炉,电取暖的设备等。②利用电能代替石油能源,交通领域范围的有电气化有轨铁路、电动汽车、公交车、电动车,港口装卸、机场桥载设备等;在农业上,也能发展用电的灌溉工具。③用电能代替天然气,不仅能节约成本,高效利用资源,也可以节约管道费用。

2电能替代的策略

以电代媒: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中以电代煤,减少直燃煤和污染排放,减轻煤炭使用对环境的破坏。在城市集中供暖。商业、工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广热泵、电采暖、电锅炉、双蓄等电能替代技术。

以电代油: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汽车运输领域以电代油,提高交通电气化水平减少石油消费,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交通行业能源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以电代气:在工业生产、居民生活采暖做饭、公共交通、餐饮商业等领域积极推广以电能使用替代天然气、液化气、煤气等燃烧气体能源的利用方式。

以电带柴:以电能使用替代农村生火做饭、特色生产以及牲畜养殖等方面燃烧薪柴、秸秆等传统能源的利用方式,改变农村的用能现状,缓解大气污染。

3电能替代流程

3.1进行市场调研,确定电能替代方向和目标

3.1.1积极开展电能替代宣传。研究分析各类用户用电特点,对客户进行细分,结合现有政策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策略。

3.1.2积极与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联系,搜集学校燃煤(油、气)锅炉以及重点煤、气、油改造计划,全面、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

3.1.3积极推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利用节能减排的有利大环境,促使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降低用户初期投入成本,调动用户的电能替代改造积极性。

3.2了解用户电能替代改造需求,达成合作意向

3.2.1根据搜集的信息,对学校、商场、工厂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用户进行走访,了解用户电能替代改造需求。

3.2.2对于有电能替代改造潜力的用户,及时联系省节能公司技术人员进行用户跟踪服务,随时为用户提供咨询。

3.3编制用户电能替代改造方案

3.3.1对用户电能替代方案与其供电方案整合考虑,并对方案运行的经济性做详细分析,确保用户能按期收回改造成本。

3.3.2在确保电网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一定政策上的优惠,实现用户和供电企业的“双赢”。

4电能替代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社会调查、对比分析。

评估的内容:制度是否完备、流程是否清晰、衔接是否流畅、责任是否明确、效果是否显著。

评估步骤:制度流程与国网公司对比。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社会调查。

衡量标准:售电量同比增幅、市场占有率增量、重点项目社会影响力。

5电能替代存在的问题

5.1缺少政策的支持:在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撑的情况下,电能与煤、油、气相比成本是最高的,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还有上调的可能,用户普遍缺少电能替代改造热情。

5.2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司基层员工对电能替代工作的认识不足,而且业务水平也没有达到相应高度,无法有效推动工作。

5.3缺少革命性的新技术:以电动汽车为例,电池应用技术还不够成熟,续航问题,一直在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

5.4市场开拓人员不足:目前,各基层单位则基本没有设置市场开拓管理岗位,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6电能替代实施的建议

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电能替代的实施从能源生产环节的开发、输送环节的转型、消费环节的引导以及强化配套服务4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6.1能源生产环节的开发。能源生产环节作为实施电能替代的源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地大物博,可再生能源丰富,尤其是西部、北部地区风能、太阳能相当丰富,通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从源头上对能源生产结构进行改善。

6.2能源输送环节的转型。我国以往以输煤为主的能源配置方式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进行能源输送环节的转型,以输电代替输煤,从而将西部、北部的风电、太阳能等丰富的清洁能源远距离、大规模地向东中部地区输送。

6.3能源消费环节的引导。能源消费环节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密切,需加强生产生活各个环节实施电力产品替代的引导。

6.3.1应加强电力交通工具、家电产品以及电力生产设施等环保电力产品的应用推广,逐步减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6.3.2充分发挥能效服务网络作用,通过集中宣传、交流座谈、产品技术展览等形式,引导大众正确能源消费理念的形成,推介电能替代新技术、新设备,普及环保意识和电能替代知识,增强全社会对电能替代的认同感,有效引导客户改变消费习惯,主动选择电能。

6.3.3强化配套服务。对于重点电能替代项目,应完善厂家与客户之间的衔接,简化协同工作流程,建立适当的“绿色通道”,实现全过程“一站式”服务。与此同时,应注重用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主动为客户提供用电检査服务,提前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客户用电安全。着重从使用的便捷性和管理的安全性两个方面强化配套服务,从而推动电能替代的大规模应用。

结束语

上述分析的内容中我们能够看出,电能替代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不仅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与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技术的进步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讲政府政策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文章通过对多情景下的电能替代潜力进行分析,要想促使电能替代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那么需要政府部门在此方面上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并增加在相关科研项目上所给予的补贴,以此来带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另外,针对于重型工业需要强制淘汰高耗能的设备,鼓励应用低能耗、高效率的设施,并积极推广各种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电能替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新润,吴亮,张剑.天津电能替代形势与电采暖经济性分析[J].能效与负荷管理,2015.

[2]李媛媛,牛东晓,李韩房,等.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竞争力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华东电力,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