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配合拔火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1

温针灸配合拔火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刘恩昌

刘恩昌(江苏省仪征市青山中心卫生院211417)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307-01

【关键词】温针灸拔火罐椎动脉型颈椎病

笔者于2004年3月至2010年10月以温针灸配合拔火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8例患者均来自中医科门诊,其中男性27例,女性31例,年龄25-71岁,病程1月-7年,平均6.4个月。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所有病例均经X线摄片、CT检查而确诊。排除美尼尔氏综合症、颅内病变。

2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取患侧天柱、风池、完骨、C3-6夹脊穴、大椎、颈百劳、率谷。气血亏虚加百会,痰湿阻络加丰隆、肝肾不足加三阴交。其中C3-6夹脊穴每次取两穴、交替使用,其它穴位每次均取,局部常规消毒,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常规进针,平补平泻,其中大椎、风池穴针柄上各置一长2cm艾条,底部点燃,留针30min后取针。取针后于大椎及颈夹脊部取适宜口径竹火罐拔罐,留罐15min。1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一天,3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

3治疗效果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为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体征消除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计41例,占70.7%;好转: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体征消除但过度劳累后易复发,经休息后可缓解,计15例,占25.9%;无效:经上方治疗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体征无改善。计2例,占3.4%;有效率为96.6%。其中一个疗程治愈9例,两个疗程治愈19例,,三个疗程治愈13例。随访半年未复发。

4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2岁,因头痛,眩晕,耳鸣半月在外院住院治疗16天无效果,经他人介绍来我处诊治,主诉头痛,眩晕,耳鸣一月伴恶心,经X线及CT检查而确诊,给予上方治疗一个疗程后头痛,眩晕,耳鸣好转,治疗两个疗程后诸症缓解能正常上班而告愈。

5体会

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机多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或痰湿阻络而致精血不能上承,导致清窍失养而发为眩晕。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椎动脉颈段受颈部椎体及其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及神经血管等)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的影响造成血流障碍所致。有研究[2]认为,针刺可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偱环,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修复局部软组织粘连,纠正锥间关节紊乱等,从而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和生物力学平衡。温针灸主要是利用艾火温和的热力扩张治疗部位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并加速穴区组织内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转移和排泄[3]。天柱、风池、完骨、颈百劳符合局部取穴的原则有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充养脑髓而达止晕定眩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针刺风池穴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的双重作用[4]。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针刺夹脊穴既可疏经通络,又可激发此二经经气,振奋阳气。拔火罐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针刺、温针及拔火罐配合治疗,疗效可靠值得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89.

[2]蒋振亚,李常度.杵针大椎八阵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2):94-96.

[3]陈美仁,王萍,成钢,等.温针对坐骨神经患者痛阈值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12):831-833.

[4]郑丕舜.脊椎脊髓关联病与脊髓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