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灸敷脐疗法治疗便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罐灸敷脐疗法治疗便秘

卢萍

卢萍(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0-0173-01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配合中药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夹瘀证的疗效。方法2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服用自拟中药汤剂并用中药汤剂灌肠,连用8周。结果中医证候积分P<0.01提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3.1%,对照组有效率为82.7%,P>0.01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方案在改善中医症候上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罐灸敷脐疗法便秘

便秘是指便质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便意频而排出困难的病症。多由于过食辛热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痰湿阻滞,或热病之后,津液亏虚,以致气机郁滞,劳倦内伤,身体虚弱,气血不足,阴寒凝结等,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我科在治疗便秘患者时,采用了罐灸敷脐疗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便秘患者6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的诊断依据。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2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便秘症状。我们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护,按症情的轻重程度,对症处方用药,进行罐灸敷脐疗法。

2分型论治

2.1冷秘型便秘症见大便艰涩,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方药选用:附片、丁香各15g,川鸟、白芷各9g,猪牙皂l0g,胡椒3g,大蒜、麝香各适量。

2.2热秘型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部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方药选用:当归60g,大黄粉24g,甘草、芒硝各15g。

2.3气秘型便秘症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暖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苔白腻,脉弦。方药选用:积实30g,青皮15g,食盐30g。

2.4气虚型便秘症见大便不畅,临厕虚努,便后疲乏,甚至汗出、短气、神倦、舌质淡、脉弱。方药选用:黄蔑30g,皂角12g,大黄10g。

2.5血虚型便秘症见大便燥结,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涩。方药选用,大黄、皂角、肉苁蓉各9g,当归30g。

3操作方法

将中药碾成细末,调成糊状敷于l0cm×l0cm硬纸板中央孔(孔径为1.5cm)内,把适量长短的艾条点燃放入罐内,将罐体置于纸板上,固定于患者的脐孔上,灸30-40分钟,7日为1疗程。

4生活调理

使患者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适量锻炼,保持周身气血流通,以利于大便排出。并根据个人体质适当活动腰部及腹部,切忌久坐少动。

5饮食调护

5.1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粗粮等含大量维生素的食物。

5.2适当食用核桃仁、松子、黑芝麻等含有较多植物油的食品,以预防便秘。

5.3适量地饮水及饮用蜂蜜、蜂乳等,有利于通便润肠。忌食肥甘厚味如大肥大肉、味厚质稠、滋腻腥臭等碍胃滞脾的饮食,避免食用煎炒、油炸、辛辣、酒等,慎食寒凉生冷之物。

6结果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36例,占60%,好转22例,占36.7%;无效2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

7讨论

脐在经络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穴位,属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冲脉“一源而三歧”,联系周身经脉,故中医有“脐通百脉”之说。脐部血管分布非常丰富,从脐中心向内脏沟通联络,故有“上至泥丸,下到涌泉”的效力。特别是由于脐部血管分布的特殊性,药经脐部吸收,极少通过肝脏而被代谢分解,也不经消化道而受到破坏。因此采用罐灸敷脐疗法是用药物通过对脐部穴位的刺激作用,经过皮肤透入,经络传导,激发经脉之气,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功能,疏通经络,促使脏腑气血运行,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我科在治疗便秘患者时采用中医辩证罐灸敷脐疗法,并结合生活及饮食的调护,取得了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永炎,等.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3.

[2]马汴梁,等.敷脐妙法治百病.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