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政治教学中对显性情感因素的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谈思想政治教学中对显性情感因素的处理

魏晓刚

河北省平乡县第一中学:魏晓刚

摘要:所谓显性情感因素,是指在教材内容中通过语言、图片和史料等,使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在思政课教材中,有大量显性情感因素。因此,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展示出其中的情感,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情感因素教学策略

理解与感悟是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应借助于教材提供的文本、图片、史料等各种显性素材,使学生增进所学知识的了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投入到思想政治学习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时代的脉博,旁征博引,将时代之声,爱国之情巧妙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悟教材浓情,达意传情

要分析作者和某些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角色体验,教师首先要深悟教材浓情,自己被打动、感染,才能达意传情,感染学生。初三教材第五课中有一段话:“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的历史责任。中国人民决不允许领土与主权被分割。”在备课时,联系李登辉的“两国论”,我忍不住义愤填膺,拍案而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胸中燃烧——“我们充满信心,下定决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国家尊严,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信念不禁油然而生。知识面广、对事物认识深化对体验教材情感有一定帮助,对爱国主义含义的理解就是一例。“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浓厚情感的崇高精神……”我回忆起战国时期伟大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诗和情。诗人热切追求理解想,忧虑国家命运,眷恋广大人民,决心以身殉国。”路漫漫其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浓浓情愫,悠悠千古。回到教材中,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纯朴、真挚、感人。我又思如潮涌: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苏轼“报国之心,死而后已”;文天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千秋纵横,百感交集。对客观事物社会性的一般认识只是情操形成的基础,随着社会认识性的深化,就逐渐形成情操。教师认知深化,深悟教材浓情,对学生深化认知促进情操形成有奠基作用。

二、融入自身真情,以情动情

初三思政绪言课是《寄语青少年——明确爱国主责任》,其中十分明确:爱国,体现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中,也是每个公民(包括青少年)应尽的责任。学校通过升旗仪式,强调青年学生的责任,通过班会课,思政课,把自己对爱国责任的感悟、理解、用真情去感染学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同学们当时思绪成千,想到社会上有许多人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自己必须准备好,承担起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性需要,培养一个人情感,尤其是情操的一个实质内容,主要是发展其相应的社会性需要。当然这只是开始,以后还须使认知深化。只有当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社会意义深化认识,乃至树立相应的信念时,这种认知因素才能构成情操形成中的心理机制。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对绪言课的情绪体验使政治课有了个良好的开端。

三、善用多种表情,示情移情

表情以情施教方面作用可不小,它能帮助教师准确到位地展示其欲表现的情感;帮助教师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通过移情,使教师的情感更容易引发学生类似的情绪反应,与情操的形成相联系,人们的情感可以通过移情而直接形成,并通过泛化而向情操逐步升华。同样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时间跨度很大时,可以有层次地安排内容。在层层推进中,把表情逐渐引到最高点。另一方面,时间跨度很小时,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贯彻由近及远,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和升华的原则。注意用多种表情,示情移情,多次上课,多次系列活动都坚持贯彻,那么情感的不断迁移会造成泛化现象,为情感的概括提炼,尤其是朝情操方向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四、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首先,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要用启发式、暗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推理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一起推出新知识的成就感。其次,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会有所不同,教师对学生都应该采用表扬、鼓励为主的认可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提问题回答对了当然要表扬,回答错了,老师除了补充完整外,也应该给予鼓励,尽可能找出其合理的地方,哪怕仅仅是一小点。再次,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评价既要看终端又要看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科知识的评价只看终端即只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样对一部分分数差的学生有一种失败的暗示,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坚持爱的原则

要获得情感靠下命令是不行的。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使之充满希望,这是发挥德育实效的基础。在教育中,教师们都能体会到,亲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人们,教师的关爱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解、尊重、信赖、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求知欲,深刻体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思想,牢固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六、巧设情境烘托,以境生情

晚餐会因为玫瑰、音乐、烛光而浪漫,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也需要一定情境烘托。虽然准备起来可能费力费时,但曾经尝到甜头的教师定会等待时机精心策划下一次。相对言语描绘情操、录音重温情境,用扮演体会情境会较复杂些,但操作得好却让人“刻骨铭心”。例如初三政治第六课《承担公民社会责任》时讲到:社会责任分为法律和道德责任。法律责任是公民首先必须承担的责任,必须无条件地履行。为了加强学生对此的理解,我特地安排了一个小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有的学生扮演交通警,有的学生扮演守法者,有的则扮演行为偏差公民。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强烈对比,烘托守法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学效果相法不错。因此,巧设情境,以境生情,培养学生的友爱心,正义感、自信心、责任感、求知欲、成功感,这些情绪体验的积累是高尚情操形成的基础。

总之,情感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价值的感受和体验,我们要促使学生从情动、感受、体验到理解,最终情感与认知相结合,课堂教学被激活了,教学效果当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