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浅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张效珏

兰陵县人民医院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77799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3月至2017年0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再出血情况进行分组,术后未再出血为对照组(73例),术后再出血为观察组(29例)。分析患者术后出血因素,并对观察组进行防治。结果经分析显示,观察组年龄≥59岁、病程>10年、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6h、术后血压波动范围≥50mmHg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防治后,生存率为86.20%(25/29)。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主要和患者年龄、病程时间、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术后血压波动情况等因素有关,临床医师应对患者术后进行密切监测,采取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出血,及时处理,降低术后再出血几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防治对策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因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诱发[1]。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前常无明显症状,其临床症状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达到最高,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从而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2]。因此,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是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对策。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03月至2017年0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27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9.69±4.36)岁。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60例,小脑出血14例,丘脑出血19例,脑室出血9例。根据术后再出血情况进行分组,术后未再出血为对照组(73例),术后再出血为观察组(29例)。

1.2方法(1)收集资料。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病程时间、术后血压波动情况、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将两组患者病例资料收集、整理,对收集资料等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高血压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以及防治对策。(2)防治对策。若患者术后再出血量小于30ml则对其采用保守治疗,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反复冲洗,将尿激酶溶液注入血肿腔促进血块液化并对其引流等;而对于再出血量大于30ml时,则行第二次开颅手术,对于再出血而形成的血肿进行彻底清除。

1.3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时间、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术后血压波动情况等因素所占比例;对观察组患者行防治后,记录其生存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响因素经分析显示,观察组年龄≥59岁、病程>10年、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6h、术后血压波动范围≥50mmHg分别为24例(82.76%)、23例(79.31%)、25例(86.21%)、18例(62.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例(20.55%)、10例(13.70%)、25例(34.25%)、20例(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13、40.825、22.423、10.674,P<0.05)。

2.2生存率观察组经防治后,生存率为86.20%(25/29),有4例患者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逐渐增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也在逐年上升。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具有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的特点[3]。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出现眼或头转向出血病灶侧,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和偏盲,若血肿破入侧脑室,甚至进入整个侧脑室,导致预后不良[4]。因此,有效的防治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年龄≥59岁、病程>10年、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6h、术后血压波动范围≥50mmHg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防治后,生存率为86.20%(25/29),说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易增加再出血几率,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因其血管弹性差、凝血机制异常,增加术后再出血几率;特别是病程长的患者,因血管出现病理改变,加之血压波动过大,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由于患者术后因疼痛和气管插管,导致其出现不适反应,引起血压升高,并且难以控制,增加术后再出血几率;临床上通常选择甘露醇作为降低颅内压的主要治疗药物,但由于过早使用药物,导致术前血肿扩大,造成术后再出血[5]。为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年龄大于59岁、病程长、术前血压>180mmHg患者,应慎重手术;在术前合理使用降压药使患者血压控制140mmHg以内,预防其血压波动大,使再出血几率增加;在患者发病后应尽快安排手术,在3-6h完成手术,把握最佳手术时机,进而保护患者脑神经,降低术后再出血率;术后要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颅内压情况,控制其血压;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并根据颅内压监护在术后3h使用甘露醇,保证其速度;若患者出现再出血现象,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6]。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采取有效、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钧,赵海康,李侠,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个体化手术230例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7,18(4):31-316.

[2]奚新明,田晓金,谭支强,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3):245-246.

[3]王晓欣,张银环,赵丽芳.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全面护理与康复状况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6-18.

[4]羊飞龙,缪学建,宋志富,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7):3996-3998.

[5]符黄德,黄海能,黄华东,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2):5586-5588.

[6]邱锋,顾国山,蔡佩浩,等.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8):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