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小语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初探

陶国伟

陶国伟(安徽省舒城县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安徽六安231300)

【摘要】经典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主题式教学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方面谈经典诵读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咏诵教学;参与;认知与情感参与;结合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1-108-01

一、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日常教学和观察发现,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在实施方面,主要存在一下一些问题:

1、语文教师对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式课堂教学认识不够。在国学经典诵读课堂主题式教学中,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是学生去背诵,对于国学经典作品只是粗浅地翻译解释一下,教师并不太在意学生理解多少。

2、国学经典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语文教师都知道背诵与诵读是有区别的,二者并不等同。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即使暂时能熟练背诵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很快地忘记,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与教师互动性不够。简单地以背诵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够。如果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体会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那就会大大降低他们诵读的兴趣。

二、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的途径

使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兴趣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因此,在国学经典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以及情感参与,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1、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三字经》在文末提到了一个现实问

题:人应给后代们留下什么宝贵遗产?作者的观点是:“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

意思是说社会上很多人为子孙们谋划,给他们储备很多金银财宝,而我教育子女只有一本经书而已。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我很欣赏这个观点。我仔细研读《三字经》,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经典文化的认同感,用中国经典文化对孩子进行情操的陶冶必定会有巨大的收获,必定会提高修养,弘扬正气,传承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

我们教师天天和学生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榜样,为了能很好地教育下一代,我们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在学生诵读《三字经》的时候,我们老师、家长也要来读一读,把这一课好好补一补。诵读国学经典不但是传承我们民族文化,而且是弘扬我们民族精神。

2、以赛促学——学生参与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教学中,

要把经典诵读与开展竞赛或诗文表演有效结合。例如,我在教学古诗《春日》的时候,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描写美丽春天的诗句,并对说得好的同学奖励小礼品。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踊跃背诗句,像“春色满园关不住”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等诗句脱口而出。

由于中国古代诗词都是一些朗朗上口的韵文,学生诵读起来抑扬顿挫。音乐与诗词又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将经典诗词和音乐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里尽情诵读诗歌。如我为《江南》选择活泼、轻松的音乐,而《赠汪伦》则选择缓慢、抒情的音乐。由于诗词与音乐巧妙结合,学生诵读诗词时就很轻松愉悦,所以他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还大胆把诗词填进流行歌曲中。学生们的这一尝试远远超出了我的教学预想,这样的大胆尝试,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了他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

3、角色扮演——学生参与的最佳形式。在小学时期,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老师教些什么,学生就学些什么。对于传统的国学经典,教师通常喜欢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实现教学目标。但新课标要求师生全面互动,即实施交际化的学习过程,用师生双向交流代替传统的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在国学经典教学中,我有选择地把一些古诗词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诵读。如在教学高适的《别董大》时,我分别请学生扮演告适和董大,学生排练很认真,表演很逼真,“高适”站在路口挥着手向“董大”告别,唱着自编的《祝你一路顺风》。通过表演,学生理解诗词更加透彻,能很快进入意境,感受诗词的主旨。学生就在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很有效地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

4、心灵交流——学生参与的最高境界。语文课堂教学最有效的境界是心灵交流,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感悟、体验,实现心与心的交融。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学生通过反复地细细品读,想象出诗中描绘的孤独老翁在江中垂钓的画面,充分体验到作者政治革新失败后的痛苦不屈又孤独的复杂心态,意境相当高远。在教学古诗《示儿》时,仅仅围绕一个“悲”字,让学生分析伤悲原因是什么,自己能想象出什么样的悲凉画面?学生大胆想象:作者老泪纵横,死不瞑目,用微弱的声音说:“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大好河山后,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我啊!”学生对作者爱国情感的感悟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