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临床路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王雷

王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重庆400016)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将64名临床医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实验组则接受临床路径教学。在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理论和临床实践考核,并调查学生对教学形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和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形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临床路径开展骨科临床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对于提高临床医学生学习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骨科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322-02

引言

临床路径是指对某一个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所制定的科学诊疗计划,其可有效降低患者诊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同时还可实现预期治疗效果。在临床教学中引入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被称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我院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引入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骨科临床实习的64名骨科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每4人为一组,每组在骨科实习4周。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1.03±2.32)岁,入院基础知识考核理论成绩(69.37±2.14)分,实训技能考核成绩(75.58±2.95)分;实验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1.65±1.21)岁,入院基础知识考核理论成绩(70.69±2.84)分,实训技能考核成绩(74.65±3.74)分。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基础知识理论及实训技能考核成绩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带教法开展临床实习。带教老师按照骨科临床教学大纲组织带教工作。学生每日跟随带教老师查房,学生被动接受带教老师所教授的相关内容。学生可自行提问并由带教老师一一解答。学生按照带教老师的指示,开具医嘱、参与手术、病历书写等。

1.2.2实验组实验组则按照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展开临床实习。以腰椎间突出症为案例展开相关实践。(1)带教老师向实验组学生介绍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路径内容,包括诊断标准、相关检查、临床体检、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选择依据、手术指征、术后处理等。(2)带教老师带领实验组学生对新入院腰椎间突出症患者进行病史询问、检查体格、,阅读相关影像学资料。学生根据带教老师指示开具医嘱,参加手术治疗,并跟随带教老师进行查房工作,书写相关病例资料等。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鼓励学生提问有关临床路径的相关问题。(3)带教老师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关临床路径的问题判断学生对临床路径的熟悉和掌握程度。组织学生自行对新入院的腰椎间突出症患者进行评估,带教老师现场评价监督,协助学生完成整个诊疗过程。(4)带教老师总结学生在执行临床路径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一一解答学生的疑问,向学生推荐有关腰椎间突出症的相关文献资料,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及学习。

1.3观察指标

在为期4周的临床实习任务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临床技能、病例分析进行考核。三种考核项目满分均为100分。病例分析考核中,诊断30分,诊断依据30分,鉴别诊断20分,处理方法及原则20分。同时调查学生对带教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

总体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用Excel2007录入数据,用SPSS19.0处理分析数据。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定性资料用百分比或频数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认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理论、临床技能、病例分析考核成绩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临床实习过程中的传统教学法较为随意,学生及带教老师仅根据教学大纲展开临床实习任务,但大纲中仅是笼统地制定了临床实习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没有对临床实习的不同阶段做出具体的教学要求[1]。而利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则可使得教学目标逐步具体化,带教老师可以明确所需教授的知识点,而学生也可通过迅速把握所要学习内容的关键点和疑难之处,这样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临床路径教学法将某种疾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检测等内容进行具体细化,系统性极强,可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的片段化和分散化现象,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化的学习平台,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疾病知识。临床路径教学法不仅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规范了带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这样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成绩[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临床技能、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利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临床路径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带教老师鼓励学生提出有关临床路径的相关问题,并且指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并分析相关的问题,带教老师在其中仅扮演指导和辅助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引入了问题式教学法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在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变为由学生自主的探索式学习,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论

利用路床路径开展骨科临床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对于提高临床医学生学习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晓雨,薛探.临床路径教学在骨科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3):3553-3554.

[2]陈海南.骨科实习带教中运用现代临床路径教学的实施效果[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4):277-277.

[3]孟通,范天奇,周磊,等.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骨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2):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