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刘瑞兰

刘瑞兰(四川省兴文县古宋三校镇南小学四川兴文6444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12-160-01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朗读训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的参与,才能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再加上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朗读的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更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意读、乐于读、争着读。为了让学生朗读好课文,并达到背诵,可以用“为动画配音”的方式进行训练。即播放“无声”的动画,让学生通过朗读或背诵来为动画配上音。例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就利用PPT做成了几幅没有声音的简单的动画。首先让孩子们观察:“这个动画片和其他动画片有什么区别?”孩子们立刻就发现了:“没有声音!”我再因势利导,告诉他们给动画片配音是很难的,再问:“哪些孩子愿意给动画片配音呢?”先指名几个孩子为动画片配音,最后让其他孩子也一起为动画片配音。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明白了“配音”的要求(读出语气,读好课文),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性。也让全班学生一边观看动画,一边听配音以及自己的参与,让单调的学习变得形象、有趣,这既是在学习语文,也是在享受语文。在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感而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能达到好的训练效果。

二、多管齐下,全面培养朗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形式应多样化。范读、领读、散读、抽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形式应交替进行,给学生以新鲜感。在低年级的朗读训练中宜多用范读和领读。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初期,尚未形成汉字音、形、义三者的牢固统一联系。在朗读时常常表现为一字一顿地读。或用手指指一个读一个,因而常常会将多音词人为地分割开来读,很难把词联合成语气连贯的句子一气读出来,所以朗读往往破坏了正常的语调格式。结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先范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把词联合成语气连贯的句子读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课文。当然,对个别差生还应教读。散读宜在讲读课文之前进行,一个班的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在讲读之前,学生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朗读水平或快或慢,便于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抽读宜在讲读时进行,抽读是学生单个地朗读,教师能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从而在讲读时对症下药,及时纠正。但抽读时,千万不能只抽几个“读书常委”。这样不利于提高全班的朗读水平,也不利于教师正确了解情况。分角色朗读和齐读宜在讲读课文之后进行。讲读课文之后,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时学生才容易进入角色,朗读的质量才高,才能更好地帮助差生正确地理解课文。齐读时,学生也不至于因为跟不上而打“二和声”。例如在教学课文《风是一位画家》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美丽,我首先对课文进行了范读。同时,由于二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接触到这样大篇幅的课文,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在范读之后,我还安排孩子们在小组内读课文。此外,为了诱发想像,体会意境,发展形象思维,我还把四季的图片分别展示,将学生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让孩子们分小组朗读,想象四季的美景。这样一来,孩子们对四季的感受更生动形象,朗读起来也更加富有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朗读的形式,让孩子们更全面的参与朗读,不再流于形式,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为高年级的阅读打下坚实基础。三、发展孩子个性,倡导个性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同时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朗读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不是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老师要求的语气朗读。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朗读时都是一个调,这样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也束缚了孩子的思想。有些句段,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体会,读出不同的感受,即个性化的朗读。例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当读到“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鹅呀!”这几句话,我发现孩子们就读出了两种不同的语气。①一种情况:学生读“啊(à)”;②一种情况:学生读“啊(á)”。本来想给孩子们纠正,但听到他们这样读了,却又有不同的味道,“啊(à)”感觉高兴激动,“啊(á)”感觉既高兴又怀疑。于是我灵机一动,让两个孩子一起读,一个读“啊(á)”,一个读“啊(à)”这样带着孩子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句子,发现孩子对课文体会更到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