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的敏感性对预测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缩宫素的敏感性对预测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意义

于雪梅徐凤

于雪梅徐凤

(绵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的敏感性对预测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有阴道试产条件的44例初产妇,以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分为观察组(不敏感者)和对照组(敏感者),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缩宫素的敏感性对预测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产后出血缩宫素敏感性预测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254-02

Thevalueofoxytocinsensitivitytopredictpostpartumhemorrhagecausedbyuterineinerti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valueofoxytocinsensitivitytopredictionpostpartumhemorrhage.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of2013Januaryto2013Decemberwithvaginaldeliveryconditionsof44casesofprimipara,withtheirsensitivitytooxytocinintotheobservationgroup(notsensitive)andcontrolgroup(sensitive),comparedtwogroupsofpostpartumhemorrhage.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theamountofpostpartumhemorrhageandtheincidenceofpostpartumhemorrhage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controlgroup.ConclusionsOxytocinsensitivityforhadimportantvaluetopredictinghemorrhageofdelivery.

【Keywords】hemorrhageoxytocinsensitivityprediction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中又以宫缩乏力最为常见,但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常在胎儿娩出后突然发生,短时间内出血汹涌,处理者必须反应迅速、经验丰富,否则极易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发生,且医务人员通常对已知可能导致宫缩乏力的高危因素:如巨大儿、产程过长、子宫病变等孕妇引起重视,对无上述高危因素孕妇放松警惕,以致于发生大出血后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

若在胎儿娩出前有方法预测产妇是否可能发生大出血,则对产后发生大出血时的处理会更及时、有效,可明显减少产妇失血量,减少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可能,降低孕妇死亡率。已有报道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表对预测产后出血有一定价值[1],但其应用较为繁琐。我们研究发现,测试孕妇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对预测孕妇顺产产后出血有重要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有阴道试产条件,无试产禁忌,因预产期已过尚未临产、足月孕胎膜早破超过12小时未临产、临产后潜伏期延长的44例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分为观察组(不敏感者)和对照组(敏感者),平均年龄约20岁-33岁,妊娠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一样,两组均无内外科合并症,无凝血功能异常者,已排除因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量增加产妇。胎儿体重在2500g-3800g之间。

1.2研究方法

给予上述孕妇小剂量(缩宫素2.5u+0.9%NS/5%GS500ml)缩宫素诱导宫缩,从8滴/分即2.5-3mU/min开始,根据宫缩,间隔15-30分钟,调节至有效宫缩,最大不超过50滴/分(16.5mU/min),将宫缩时宫腔压力达50-60mmHg,宫缩次数>2次/10分钟,持续时间>30秒定义为对缩宫素敏感者(对照组),未达到上述标准者定义为不敏感者(观察组)。

1.3统计学方式计量资料以表示,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以称重法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相比有显著差异性,观察组产后15分钟出血量约300-500ml,产后半小时为150-200ml,产后1小时为50-100ml,产后2小时为30-50ml,产后2小时累计出血总量530-850ml;对照组产后15分钟出血量约150-250ml,产后半小时为50-100ml,产后1小时为30-50ml,产后2小时为20-50ml,产后2小时累计出血总量为250-450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出血量比较(-X±SD)

注:产后出血多于产后2小时内发生,故本文只记录了2小时内出血量。

3.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阴道分娩≥500ml,剖宫产≥1000ml,由于产后出血突发,出血凶猛,可短时间内失血过多而发生低血容量休克,在无血库设备和无急救措施准备的情况下,抢救不及时,将发展为难以挽救的休克。

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出血;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约占90%,影响子宫收缩不良的相关因素有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多产妇、子宫发育不良、过期妊娠、产程过长等,但无上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发生产后出血者时有发生,这些患者是否亦有一定的共有特性呢?我们发现,产前对缩宫素不敏感者大大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的风险。

子宫局部合成前列腺素的能力、缩宫素受体的浓度,影响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从本研究可以看出,产前对缩宫素的敏感程度,对预测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产前对缩宫素不敏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缩宫素敏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从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后15分钟和产后30分钟内出血量差距较大。本研究排除了胎盘因素、双胎、巨大儿、血小板异常等病例,产前对缩宫素不敏感,可作为发生产后出血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故此方法可用于产前评估产妇是否有因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对产妇发生产后出血起到预警作用,让医务人员能提前预测产后出血,为抢救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对此类患者,我们建议及早使用预防产后出血发生的措施,并建议使用葡萄糖酸钙增加钙离子浓度、从而增加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尽早使用非缩宫素的其它一些促进子宫收缩药物及手术治疗方式防治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王玉华.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预测评分减少产后出血《中国妇幼保健》,[J],2005(20):859-860.

[2]杨雯,“产后出血的防治体会”《中国医药指南》[J],2014(03):40-42。

[3]郝桂梅,“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2014(01):68-69.

[4]雷玲、李力,“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对子宫缩复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重庆医学》,[J],2014(02):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