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人的疼痛护理措施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外科病人的疼痛护理措施的分析

胡勤石淑莹

胡勤石淑莹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外科疼痛是外科患者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一种对患者有害的症状反应,剧烈的疼痛不仅仅只是造成病人痛苦,还将严重影响患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除。本文在阐述了疼痛的概念和对人体不利的因素后,给出了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关键所在,最后又针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为临床外科患者的阵痛提供依据。

【关键词】外科病人;疼痛;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162-02

疼痛是外科病人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本身或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引起的。过去认为,病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需尽力忍耐,现在应改变这一错误观念,积极正确地为病人评估疼痛,治疗疼痛。切口疼痛多发生在麻醉清醒至24h内,且麻醉作用消失之后,仍在持续地释放损伤组织所产生疼痛的物质[1]。疼痛除造成病人的痛苦之外,严重者还可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除。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增进病人舒适程度正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首先对疼痛要有正确的评估,如果疼痛评估方法不正确,护士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估各种疼痛的程度,就不能有效给与患者镇痛。具体正确的评估方法和相应处理措施如下:

1.患者的疼痛评估

美国卫生保健政策与研究署(AHCPR)关于急性疼痛处理的指南是:关于疼痛(及相关的其他不适)存在及其强度评估的唯一可靠的指征是病人的主诉,疼痛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能被他人证实或否定。病人的行为、生命体征、亲属的估计、医护人员的意见等都不如病人的主诉可靠,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只有对其做出客观定量评价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并真正落实到实践中。疼痛是无益的,免于疼痛是病人的权利病人应报告疼痛,医护人员应向病人询问、评估、治疗疼痛。要缓解和控制疼痛重要的是护士要掌握患者的疼痛信息,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准确的评估疼痛已成为必要的护理环节。每个护士都应该对疼痛病人具有同情心,设身处地的去为患者解除疼痛,去体验、相信病人是评估疼痛的关键,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是病人的自我认识及自身体验。医护人员在疼痛处理中值得信任的态度和其令人满意的服务也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积极因素,从而有效地提高评估。

2.对患者疼痛的具体护理

疼痛是患者身体发生损伤的一种指标性表现,一但患者经历疼痛应积极处理原发病而不仅仅是解除患者的疼痛,所以疼痛的处理原则为:去除病因,减轻疼痛感受器的反应,阻断疼痛冲动的传导,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

2.1进行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和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对其进行鼓励和关怀,对患者的要求予以满足,可应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改善患者的疼痛表现,可听音乐或让患者看电视转移其注意力,并要消除患者的紧张等心理表现。

2.2对患者实施镇痛

首先要找出患者出现疼痛的具体原因,并给予处理,消除患者的疼痛刺激。

2.3对患者进行镇痛可应用按摩、针灸、物理等方法进行治疗,其作用机制是改善局部液循环,松弛局部肌肉减轻疼痛。

2.4给予患者镇痛药物进行缓解

应用药物进行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护理人员应对药物镇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所掌握。如患者的疼痛的原因不清楚,应要给予小剂量的预防性的用药止痛,预防性给药止痛的效果要好于发生疼痛之后的疗效。如患者的疼痛没有明确诊断,不可随便给予其应用镇痛药物治疗,避免因为应用药物而掩盖病情,致使出现严重情况。对于恶性肿瘤晚期病人及创伤性较大的手术后病人因病人重度疼痛并持续性疼痛可采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治疗。此方法镇痛的效果可大于90%。

2.5常规护理

告知患者要保持一个比较舒服的休息体位,让患者的各项肌肉进行放松,进行肢体手术质量的患者应把患侧肢体抬高,消除其疼痛、肿胀的表现,并要对患者进行包扎的松紧情况进行观察,以及其末梢血运的情况。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动作要轻柔,不可粗暴,避免因操作给患者带来疼痛。在手术之后患者的疼痛会在2~3天左右逐渐改善,如果患者仍有疼痛的表现,应进行病因的查找,并给予其进行处理。

3.总结

疼痛是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2]。术后对于疼痛的治疗如果不完善的话,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生理病理的改变。疼痛不仅可能导致患者高血压、冠脉痉挛,还可能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于兴奋等严重的后果;对于胸部与腹部术后的患者而言,疼痛会使患者咳嗽抑制,排痰受阻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疼痛亦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进而导致循环系统对手术耐受力下降;如果术后的疼痛在腿部,使得下肢活动减少,则患者卧床期间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将明显加大。总之疼痛是手术病人常见的症状,如何有效地治疗和控制术后疼痛,它将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近年来疼痛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带动术后疼痛的护理的发展,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是我们医护人员的重要护理目的。我们每个护士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意识到自身在患者疼痛中所起的作用。此项工作可以有效保证护理方面的质量,并可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故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改变自身的观念,此项工作是改善患者疼痛表现护理的有效方法,疼痛患者获得体贴和细心的照顾,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小玲,陈海荣.外科护理干预对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10(8):31.

[2]潘丽,罗燕.外科手术后疼痛护理新进展[J].中华实用医学,2004,6(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