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观察

/ 1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观察

孙爱梅

孙爱梅(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广西防城港538021)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187-01

急性肺水肿是一种内科急症。其特征是严重的肺充血,可伴有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若不及时诊治,死亡率很高;其治疗的重点是改善呼吸及恢复血流动力学平衡。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及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2008年3月至今的14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8-81岁;冠心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14例均为基础病诊断明确患者。入院时有端坐呼吸,紫绀,呼吸频率>25次/分,血氧饱和度<80%。两肺满布湿罗音,部分伴有哮鸣音,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常规给予速尿、西地兰、吗啡,症状无明显缓解时立即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控制呼吸,意识清醒者予镇静剂。采用A-C模式,呼吸频率16-20次/分,呼∶吸=1∶1.5-2,peep4-12cmH2O。患者病情平稳后改为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通气时间24-72小时。

1.3观察指标患者症状、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1.4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上机前后各指标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经上述抢救治疗后,14例患者在控制呼吸1小时内的紫绀明显减轻,肺部罗音减少甚至消失。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均有明显变化。其中3例于6小时内撤机,1例因反复肺水肿上机超过72小时后家属放弃抢救而死亡。其余病例均于72小时内撤机。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各项监测指标变化见下表。

3讨论

急性肺水肿的病理生理基础为左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左室舒张末压迅速升高,从而导致肺静脉及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血管内液体漏到肺间质、肺泡甚至气道内,引起肺水肿[1];既往临床采用氧疗、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办法,效果常不理想,容易导致严重低氧血症,最终引起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很高。因此迅速有效地纠正严重缺氧是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的关键。本组1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经常规抗心衰治疗无效时,均行紧急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正压通气,并根据患者基础疾病及临床状况选用适当的呼吸机参数,通气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SaO2等都明显改善,通气前后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以往认为机械通气可能增加心脏负荷,使心排血量减少和血压下降;呼吸道正压通气可能会加重冠脉缺血,胸内压升高,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会加重梗塞,扩大梗塞面积;另外还有临床医师对使用呼吸机的熟练程度等,这些因素限制了临床医师在抢救急性左心衰时对呼吸机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对左心衰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的深入研究,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价值得到了证实。研究表明[2]:机械通气可减少呼吸肌做功,降低耗氧量,缓解肾上腺素能刺激,从而有利于左心衰竭的好转;机械通气可使患者气道压力和胸腔压力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前负荷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得到适当调整,改善左心室功能,缓解肺淤血,有利于改善肺通气血流比值;PEEP可以使功能残气量增加,防止肺泡和小气道萎陷,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提高PaO2。

综上所述,急性肺水肿早期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疗效可靠,是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5-176.

[2]展春,秦英智,张纳新,等.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6):3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