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创新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创新探讨

张彩霞

(包头市群众艺术馆包头市群众艺术馆014040)

摘要:我国文化建设事业深入发展,为了让群众享受文化的福祉,还需突出文化建设的品牌化与特色化,提高大众文化自信与艺术修养。但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是漫长且系统的工程,面对实践中的经费不足、人才缺失与普及盲区等挑战,创新文化信息传播机制、社会参与成效提升机制等意义重大,以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满足社会现代化建设,对文化事业发展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创新

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对大众综合素养提高,有着现实意义。但实际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出现了明显后劲不足特征,对人才工程与艺术教育等改革起到了严重阻碍作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还需探索规范的文化体制,完善市场体系与管理体制,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助力。

一、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步入关键时期,对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开展更加重视,尤其国办颁布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见等文件,对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改革,以及文化馆的工作体系优化提出了更多要求。尤其是在新形势下,文化馆更应当积极承担文化普及的责任使命,以改善民生,进一步转化新阶段文化实践成果。开展文化艺术普及,能够凝聚正能量,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持。

二、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现状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步伐,得益于文化馆行之有效的组织领导与机制管理,确保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成效。文化艺术普及群众不分年龄段,目的是提高全民综合素养,加大对艺术的认知与喜爱。新时期的文化馆,在文化惠民的工作思路上,拓宽了服务对象与领域,层次性的展开了艺术普及宣传教育活动,包括辅导培训,以及文艺演出等,深入推进了文化事业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做到了门类齐全与覆盖城乡,在艺术普及方面,产生了教育传播与领导等机制,文化馆的作用充分发挥。在各种长效机制的支持下,文化馆在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工作上的规范性,以及多元性、公益性等特征更加明显,在设会赞誉与群众喜爱度上进一步加强[1]。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工作的不足逐渐体现;一是经费不足。文化馆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文化演出活动,多数为公益性,对财政经费的需求度较大,但财政拨付专项经费逐渐缩减,严重影响力文化活动正常进行。二是人才缺乏。岗位要求相对特殊,导致人才作用发挥相对受限。加之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欠缺,直接降低了文化艺术普及工作成效。三是普及不全面。受传统观念、交通、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偏远山区的文化艺术普及工作难以有效展开。同时普及方法与内容单调,不能完全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并且严重滞后与文化建设、文化职能任务需求;对此,还需展开深入研究。

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创新路径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是不可或缺的。面对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现状,还需加强文化供给侧改革创新,走特色艺术普及路径,加大艺术普及机制优化力度,从而促使现代化建设稳中求进。

1.人才管理机制创新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新,一是优化人才培训机制,尤其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应当对其展开培训需求调研,收集文化骨干队伍的建议,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在培训中,应当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意培训内容的深入拓展。二是优化人才使用机制,营造人才发展机遇,包括竞争上岗,以及公开选拔等。根据岗位需要,合理配置专业人才,确保人才发展空间与平台。三是优化人才引进机制,面向社会广纳专业文化艺术普及工作者,不断拓展专业工作队伍,调整文化骨干队伍结构[2-3]。

2.投入增长机制创新

财政部门应当加大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给予政策等方面的约束扶持,进一步优化财政体制,调整传统经费投入结构,为公共文化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服务保障。在实践中摸索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服务标准。采用政府购买方式,协调政府补助服务。引入社会力量支持,拓展艺术普及资源来源渠道,切实提高供给成效。

3.社会参与机制创新

切实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艺术普及作用,加强各艺术资源的整合,鼓励社会单位参与其中,形成全民参与艺术普及的良好氛围,以此提高大众价值观与自觉意识。提高社会文艺团队创作能力,鼓励群众参与其中,丰富文化艺术普及内容与形式,以此形成社会参与,群众自愿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城乡覆盖。

4.品牌化机制创新

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应当向品牌化与常态化的态势迈进,积极推广精品文艺作品,普及高雅、高端艺术,夯实群众基础,同时注重文化品位,积极打造文化艺术普及品牌。通过巡演等活动,加大作品推广力度,让群众享受文化福祉,并主动担任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组织者。除此之外,加强与互联网技术的整合,拓展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渠道。在其基础上,设立艺术普及示范基地,提高展览与文艺演出等公共服务入基层的力度,满足基层群众多元的精神文化追求。

5.文化传播机制创新

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加大文化艺术信息宣传成效,借助主流媒体力量,提高艺术普及的实效性与影响力。利用网络优势,借助各门户网站的宣传力量,提高艺术普及的针对性。为强化网络宣传力度,可利用含新兴传媒在内的大众媒体,提高信息传播成效,发展文化建设新格局。

总结:

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是复杂且繁琐的过程,需要政府、文化馆等部门加强联系,主动承担文化艺术普及责任义务。尤其是各级文化馆,应当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并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普及经验,同时加强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整合,确保艺术普及成效,将人才管理机制与投入增长机制的创新工作充分落实,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与文化自信,增强我国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封霓.浅析新形势下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高质量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53(17):156-157.

[2]周保吉,苏欣悦,张慧.新形势下农村贫困地区社科普及载体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5):248-250.

[3]殷绍雯.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创新策略研究[J].丝路视野,2017(1):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