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浅谈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张宇斐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目前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还有一群弱势群体,-----贫困生更应得到关注。贫困生的家境困难,自身缺乏培养意识,其就业能力不足造成就业困难。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职能,为保障大学生就业完善相关制度。高校也应加强课程的改革,开展职业规划,加强师资建设,培养贫困生的忧患意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加强贫困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与职业相关的各方面的能力,如交际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其是为满足市场变化而提出的。LeeHarvey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实际就是学生为了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就业能力应该包括丰富的学科知识,敏锐广阔的视野,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个人素质,就业动机等五个要素。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获得就奔就业,维持就业,及必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在高校中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在读书期间得到培养,通过积累培训,让学生逐渐实现自我素质和能力,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进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就目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基本的工作能力,基本工作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他包括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还包括新知识的学习应用能力,从事某职业必须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这些都是事企业选拔人才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专业知识的拓展创新能力,这也是高校重点培养的项目。在经过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训练后,大学生的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都有了系统的掌握,若学生若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能够所学的基础理论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这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关键之一,只有具备了拓展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为自己创造工作机会,才能做到不依赖别人获得工作机会。

第三层,求职营销能力。所谓求职能力,是指在求职过程中综合运用自身智慧,勇气,实力的能力。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就必须掌握相应的求职方法和求职技巧,在面试前对自己进行分析并正确定位。其次,还必须把准机会,将自身优势充分展示出来。

二、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经济困难和个人缺乏培养意识是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我国,缺乏培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意识,直接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就许多在市场上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自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不重视,也没有意识到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他们大多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对未来职业规划和方向的选择也不明确。由于贫困生家境条件影响,导致他们缺乏爱好特长,同时在计算机,外语学科方面也较弱,与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不相符合,同时在大学期间,大部分贫困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在勤工俭学上,没有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拓展活动,能力缺乏锻炼,导致综合素质无法达到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要求。

(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脱节是造成贫困就业能力不足的客观原因。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要,准确的了解市场动向,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做到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符。但在我国,由于高校盲目向综合性,研究性大学迈进,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造成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脱节。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没有引起重视,往往只停留在讲座和做报告层面上,无法有效的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

(三)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服务机制缺位是造成贫困生就业能力补充不力的直接原因。学生的就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质量的影响。就目前情况看,高校的就业服务中普遍存在就业经费紧张,就业服务人员不足,对毕业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没有及时的进行疏导,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制定重视不够,就业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等问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长期处在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上。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有些社会学家认为,政策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1、户籍和工资制度的改革落后,使得人才的合理流动在大学中无法实现,需求倒挂严重,这成为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2、国家对贫困生的补助大多以资助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方面没有引起重视。

3、政府的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方面没有足够的意识,制定出的贫困生自主创业政策只停留在理论上,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相关政策措施,这就导致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状态。

三、提升贫困大学生的能力的对策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学生,家庭,学校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与教育合力引导,才能起到作用。

(一)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加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建设。政府加强大学生能力提升的工程建设,如在网络上建设规范的人才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及人才市场监管的体系。对大学生择业行为,事企业单位的招聘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建立公平的,机会均等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与此同时,引导用人单位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明确的方向。

政府要转变自身职能,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将自主办学的权力还给高校,让高校培养出具有高实践能力,高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指导及调控职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成立技能培训基金,加大对教育市场中合法职业中介机构的扶持和完善,为大学生提供职前培训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加油站。

(二)高校为贫困生提升就业能力搭建平台。

1、首先,加大就业指导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着重要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因此,各高校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从各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必须就有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心理指导,独立学习指导,教育管理等能力。同时还可借鉴国外教师多元化的做法,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通过这种内外教师结合的指导方法,让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2、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在大多数高校中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是通过实习或者课外活动来培养。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培养。而在国外,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日常就业中就能得到培养,教师将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到日常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发展核心就业技能的机会,事实证明这种就业指导方面效果十分明显。

3、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各高校应多开展时间活动,帮助学生强化他们的实践精神和创新建设的培养,让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其次,加强与事企业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合作教育的开展力度,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机会。

(三)贫困生要树立内忧意识,切实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要完成学习就必须自觉自发的投入其中,要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就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刻苦学习,持之以恒,坚定信心,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把握提升就业能力的机会,主动提升自身就业能力。这就需要贫困生具有内忧意识,能够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仔细分析有关职业生涯的客观因素,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做到扬长避短,多参与实践活动,为就业做好准备。同时贫困生还应正确的处理素质,能力,知识之间的关系,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进而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知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各方面的学习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开托精神。保持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也非常重要,贫困生必须克服自卑,内向,浮躁,恐慌等不良心态,树立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意识,提高抗压能力。脚踏实地的同时要志向远大,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结束语

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对学生本身有益,同时也是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之一,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和政府要不断完善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和提高工作,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注:

[1]岑道权.提高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78-81.

[2]王俊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10-112,121.

[3]黎小武,邓文啸.提升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3:22-23.

[4]王艳.西部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途径探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3:88-89.

[5]王艳,戴元星.西部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行为学解析[J].学理论,2010,21:227-228.

[6]郑贝君.试论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和帮助[J].科技信息,2012,30:100-101.

[7]梁嘉.高校贫困生就业因素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02:133-134.

[8]谢鑫.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01:83-84.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5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