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常艳

河南鹤壁市山城中学常艳

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获得发展。在新形势下,必须“以生为本”展开教学。

一、宽松的教育和民主的课堂——人文主义与平等愉悦

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造就了亮丽的鹅卵石”。苏霍姆林斯也曾说过:“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进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做完了还想再做的东西。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其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情感的融洽水平。师生关系紧张,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教与学的脱节,甚至会出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无不昭示着这样一条定律:宽松的教育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人本主义、民主平等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启发的教育和互动的课堂——主体主导、共同参与

有一种现象描述: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一问就答、自问自答或是异口同声答,气氛热闹非凡,似乎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但细心观察,仍然是“教师是主角、个别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的局面。听到的是教师在肯定个别学生的完美答案,看到的是小组讨论中好生的手舞足蹈,然而这并不是大多数数学生的真实情况,没有纠错,没有碰撞,没有火花,终究没有改变教师牵着学生去钻教师设计好的“圈套”,还是在重复做着“请君入瓮”的事情。长此以往,必定使多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受压抑,思维火花不再燃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其中主体的含义有二:一是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不是过多地考虑课程的系统,而是以学生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最终目的;二是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自主,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从“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要从“单打”角色过渡到与学生“双打”“混合打”的角色,从此教师主要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

三、过程的教育和顿悟的课堂——狂想探索,时空创新

有一种现象描述:课堂上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娓娓动听,学生听得点头称是,妙不可言。但常常就是一遇到问(试)题的变式、变形、变换就不行了,究起原因是没有经自主独立思维的过程,没有悟出道理,规律和思维方法。

能力的发展并不等同于知识的获得。它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必将造成所学的知识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和死知识,只能机械模仿,反复操作,久而久之发形成重负,压制了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应注重感觉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获取知识以外更有价值的东西。

要求教师在讲台上想的是“今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了什么”。而不是“今天教什么,怎么教,教好了没有。”实质上前者是后者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要求教师不要轻易“打断”或随意“替代”学生进行思维,要善于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引导学生能够有望“顿悟”,充分认识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成功的教育和激励的课堂——个性张扬和分层持续

有一种现象描述:课堂上,教师有两种目光和语调,对好生写满了亲切、信任和赞赏;对差生流露出厌烦、讥讽和斥责。偶然在公开课上给予的恩赐,那也是昙花一现或出于需要,但他们还是盼望天天公开课。据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很敏感,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可能成为他终生热爱学习的起点,一句不恰当的点评也能使学生从此失去学习的信心。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过于关注学生的共性,强调统一,常采用“剪切”“复制”“粘贴”“格式刷”等工具,大搞“统一战线”“流水作业,“批量产出”无棱无角的“标准件”“相似形”“全等形”。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被抹杀了,诸如思辨、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的探索之路被切断了,具有生活意义和价值的主题被尘封和丢充了。故应确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教科书”,“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张课表”的教育思想。

古往今来,关于“爱心”似乎有一普遍定律:爱全人类容易,爱每一个学生难,尤其是爱一个差生更难。新课改植根于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张扬。面向全体大众,而不是少数精英,秉持多元化评价标准,多一个标准就会多一些好学生,激励是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因而,课堂上要鼓励每个学生敢说敢做,敢标新立异,不吝啬你赞赏的艺术语言,让每个学生抬头走路,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进行思维探索的过程,获得学习过程的愉悦感受。

总之,学习新课程课堂改革的标准,树立新的观念、方法远不止以上所述。要认真学习,明确新课改的方向,要理解和刷新并落实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站在时代的浪潮中,与其共生长、同发展,去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