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电力农网建设改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初探电力农网建设改造

徐高朋

盐城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阜宁分公司江苏省盐城市224400

摘要: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是国家扩大内需、启动当前和今后的电力市场、改善人民生活的德政工程,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如何保证电网改造工程的优质、高效是我们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深思的问题。规范农网工程管理,要从现有农网工程管理的问题出发,根据工程管理的目标进行提高农网运行水平的可行性措施的研究。规范农网工程管理,提高农网运行水平,需要结合具体的地方实际,因地制宜,方能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农网建设和改造电能计量问题方法

在电力农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电力的生产输送和利用都离不开电能计量,电力企业的许多经济技术指标必须通过全面、准确、可靠的电能计量来反映,可见这项工作的极其重要性。不仅密切关系着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和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效益。因此,在电力农网建设和改造中建立起科学的电能计量、及保证电能计量的可靠和准确,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电力农网建设与改造概述

1.1农网建设与改造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电网发展很快,农村电网已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人口,县级及县以下用电量已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0%以上,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然而农村供电具有环境复杂、点多面广、负荷分散等特点,能否按照农村负荷分布情况进行规划布局是农村电网改造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农电管理体制、投资体制以及农村电网处于大电网末端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电网在建设发展、技术装备以及供电能力等方面相对于城市电网都有较大差距,整体水平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电网设备陈旧老化,影响安全、可靠供电。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目的是解决农村电网电能损耗大、网架结构不合理、供电可靠性低、电能质量差和农村电价高等问题。这项工程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网络比较可靠、布局比较合理、装备比较先进、管理比较科学、通信比较完善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农村电网,真正达到安全、优质、高效和低能耗的目标。

1.2农网建设与改造的内容与技术要点

农网建设与改造的内容主要包括:(1)各种电压等级供电半径;(2)降损节能改善电能质量;(3)农网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建设;(4)农网变站的建设和改造;(5)调度自动化和配电网自动化;(6)通信网络的建设;(7)高、低压线路的改造;(8)农村配电网的过电压保护;(9)电能计量与负荷监控等内容。

农网建设和改造工作总的原则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要不断提高农网的供电能力,大力加强农网的结构调整,逐步做到“比例协调、布局合理、调度灵活、设施先进、安全可靠、电压合格和多供少损”。在县城或小城镇中,应尽量采用小型化、无油化、自动化、免维护或少维护的设备。要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型输、变、配电设备,坚决淘汰高耗能的设备。要不断提高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水平,并要为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创造条件。对县(市)城网和新技术开发区的配电网建设,应贯彻区别对待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原有电网的改造,应注意充分发挥现有配电网的潜力,以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为主要目标;对新发展地区则宜采用适当较高的标准,尽量采用先进的设备,争取一步到位,达到20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内,其主要技术指标不落后的要求。

2农网建设与改造中电能计量存在的问题

2.1计量所用的设备精度低

在电能计量装置设计中,片面地考虑降低设备投资费用,忽视考虑最终的经济效益,往往造成投产不久后接着就改造,造成重复投资,改造也较困难,如互感器二次不专用或无专用二次回路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超差,计量所用的设备精度低等。

2.2线损率测量尚不够准确

出于本部门的利益,对用户的电能计量很重视,对电力系统内发、供电设备的计量就不很认真,例如作为电力企业中三大技术经济指标之一的线损率,现在很难拿出个准确数字,对如何测量线损,使其达到准确,考虑和研究的人不多。

如上所述,为了从发、供、用电全方位地考虑电能生产、损耗和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目前电能计量工作中确实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2.3电压的电压互感器缺少检验标准

在电能计量装置上,对电能表的检验维修都有完整的体系,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的改造或补偿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互感器特别是高电压的电压互感器由于缺少检验标准,没有开展周期检验,这样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高电压大容量的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达不到要求,不能测标准综合误差的计量装置,其计量数字都是不可信的。

3.加强农网电能计量与负荷监控的方法与措施

3.1方法

改进电能表、互感器的接线方式。(1)接入中性点有效接地高压线路的计量装罩采用三相四线有功、无功电能表接入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高压线路的汁量装置,宜采用三相三线有功、无功电能表。(2)低压供电线路,其负荷电流为80A及以下时,宜采用直接接入式电能表;其负荷电流为80A以上时,宜采用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式的电能表。(3)接入中性点有效接地高压线路的三台电压互感器,应按X0/Y0方式接线。接入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高压线路的计量装置,采用两台电压互感器并按V/V方式接线。(4)对三相三线制接线的电能计量装置,其两台电流互感器二次线组与电能表之间宜采用四线连接,但对10KV及以下的计量装置,可采用简化的三线连接。(5)对10KV及以下三相线路供电的用户,应配置全国统一标准的电能计量柜。对35KV及以上线路供电的用户,应有电流互感器的专用二次绕组和电压互感器的专用二次回路,并不得与保护、测量回路共用。

积极采用新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工具。根据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的远程电能数据处理系统和多功能电能表,以实现负荷管理、负荷控制、最大需量考核、远程抄计电量管理自动化,是提高电能计量和用电管理水平的趋势,应积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逐步予以实现。

3.2措施

农村用户亦要实行一户一表。供电部门要加大用户电能表等计量器具的投入,采用新型的电能计量装置,进一步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并做到统一管理。建议更换宽负荷电能表,进户线亦要相应加大线号,适时推行峰谷分时电价。完善计量手段,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集中抄表和远方自动抄表技术,建立营业管理自动化系统。当前可重点推广IC电能表,实现预付费购电。建议推广应用全电子式多功能、长寿命、宽负载电能表及宽负载的电流互感器。

总之,农网建设工作是一项细致、精确、科学而基础的重要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做细就是要将设备管理做到清楚、有效、可持续地发展;清楚就是设备标准清楚;管理的内容清楚;发生的危害清楚;各部位的职责清楚;处理的程序清楚。有效是指设备管理的方法要尊重其客观规律,注重实效。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做精就是要将各种设备组成的电网整体功能发挥最好,效益最优,运行安全可靠水平最好。同时农网建设又是有着较大经济效益空间的基础性工作。只有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才能使我们农电企业真正达到国网公司提出的“一强三优”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伶.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期评价[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2]农网建设与改造[Z].北京电力公司年鉴,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