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燃烧与灭火

孙长明李凤娇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江川农场学校教师孙长明

点评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江川农场学校教师李凤娇

课标要求及分析: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维度目标是认知目标,行为动词是认识、了解,完成的内容是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学习水平是了解。

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学生在氧气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知道燃烧伴随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了解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有关系;对哪些物质能燃烧,哪些物质不能燃烧已有初步的判断;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劣势:我校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对于“着火点”概念缺乏准确的认识,对于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存在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燃烧入手,认识燃烧有两面性;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熄灭火的方法,对影响燃烧的条件进行猜测,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进而确定教学重点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课标要求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的现象及原因,在学情分析中知道,我校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对于“着火点”概念缺乏准确的认识,对于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存在困难。所以预设教学难点为: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目标:

1、通过问题和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能用燃烧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的现象及原因和灭火方法。

2、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自信,体验探究成果的喜悦。

教学流程:

活动一、游戏导入,引出问题。(预设时间5分钟)

1.提出问题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

2.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点评: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活动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1.探究实验步骤一:如下图

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

【点评: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探究内容在教材的演示实验中略有改进。增加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学们得出燃烧的条件。根据所学的内容,解释魔术的奥秘,同学们初尝掌握新知识的喜悦。】

燃烧的条件的应用

1.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装置如下图:

2.有关煤炉的讨论(1)如果不继续往炉子里添柴火,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2)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柴夹出来,柴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3.利用燃烧的条件,思考怎样燃烧会更旺呢?可举出具体的实例。

【点评:1.改进演示实验优点:向水中通入氧气,硬纸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处游动,不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可以用一个螺帽代替硬纸片,白磷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并且能清楚的观察到燃烧的现象。2.从化学走向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3.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活动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1.实验探究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效。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

【点评:以天津特大火灾过渡到燃烧有利还有弊。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组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大家的默契,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1)炒菜的锅起火了;(2)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4)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5)森林在打雷闪电时起火。

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

3.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见教材127页)。分组做“人人都当消防员”的实验。

【点评:1.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2.以提问的形式提出本节课的疑点。形象的比喻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着火点不能降低。3.根据教材步骤,自主完成灭火实验。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的喜悦。】

活动四、梳理课堂、归纳总结

总结本课的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总结本课重点。同学对本课的重点由短时记忆过渡到有效的长时记忆。】

总体点评: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对“燃烧的条件”探究中,加入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改进了“水中白磷燃烧”的实验,使实验更容易完成。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