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小儿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周宏伟

周宏伟(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小儿科421002)

【摘要】对小儿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归类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长的满意度,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了护理纠纷。

【关键词】小儿门诊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小儿门诊人流量多,工作繁重,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家属对医务人员要求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儿门诊输液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现总结如下:

1安全隐患

1.1医嘱原因医嘱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护士执行医嘱错误或盲目执行医嘱。小儿输液量少,输液时间短,穿刺难度大,BID的药物一般都不能严格按时间执行。

1.2药品因素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药物外包装相似等。

1.3护士原因年轻护士缺乏经验,知识面相对较窄,穿刺技术一般,且门诊输液量较大,环境嘈杂,家长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高,护士的情绪很容易发生波动导致穿刺失败,加上解释不到位,很容易导致纠纷。

1.4患儿原因患儿痛觉敏感,年龄小不配合,经常扭动肢体、哭闹导致药物外渗,甚至用手拉扯头皮针导致针头被扯出血管外。

1.5家属原因目前独生子女占多数,孩子一直倍受家长的宠爱,一旦生病更成了核心,家属缺乏疾病方面的知识,由于紧张、焦虑,治疗中稍有不顺,性急的家长就会出言不逊。为了安抚患儿,家属私自提瓶外出导致护士不能及时观察病情和输液情况,造成药物不能及时更换,药物外渗时不能及时处理,同时也增加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更有患者为了缩短输液时间私自调节输液速度。

1.6其它原因门诊人员流动大,随着候诊时间的延长,空气中细菌总数增高,易导致交叉感染[1]。

2护理对策

2.1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关规章制度、综合能力的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实行双班制,并由高年资和低年资搭配组成。

2.2严格遵守安全用药规程,如医嘱有疑问必须向下达医嘱者核实。《护士条例》规定: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报告[2]。

2.3做好健康宣教,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康复、促进护患沟通、减少护患纠纷及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可采用电视宣教和口头宣教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解小儿输液的注意事项。

2.4实行输液编号制度,在核对药物无误后发给病人一个号牌,并将对应的号码写在门诊输液单及输液卡上。在注射时,护士不仅对其姓名、药名、剂量、用法进行核对,同时收取号牌进行再次核对并签字。

2.5建立高危输液警示牌,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和保证护理安全的有效手段[4]。警示牌和输液卡一起挂在病人输液架上,警示牌上有患者姓名、年龄、诊断、过敏史等。并严格执行交接班。

2.6为患儿提供适宜的玩具,播放动画片,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2.7用电子排号代替传统的手工排号,减少了患者排队的等候时间。

2.8经常开窗通风,并配置多功能消毒机进行环境消毒,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9经常巡视病房,以间隔15~30分钟为宜,输液结束后应继续观察患儿。有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患者用药期间易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5],故输液完毕后不要立即离开诊室。

3总结

小儿门诊输液技术难度大,工作量繁重,护士精神压力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护士应多询问,多沟通,多交待,使患儿家属对就医过程感到满意,减少患儿痛苦的同时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秀珍,郑敏翠,陈志女,陈小灵,雷利平。中央空调式儿内科候诊室空气消毒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2,6:106~1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护士条例,2008.

[3]李月美,宋青风,贺克玲.健康教育提示卡在住院老年病人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8)733~744.

[4]范杰,高蕾。颜色标示在门诊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6:102~103.

[5]王颖,刘宁宁.药物所致迟发型过敏性休克[J].中国候诊学杂志,2008,8(16):4018~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