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浅谈农村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白雪

白雪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农牧局068100

摘要针对目前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农机推广地位下降、体制落后、人员素质低、供求信息脱节等问题,提出促进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存在问题建议

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机化事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向多产业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从原来的产前产中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产后更广泛地延伸,农机化的品种也由原来简单的机械化,向电器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传统模式的农机化推广工作已成为过去。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机推广体制、观念、手段、素质等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现行农机工作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1.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生产在基层政府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基层政府领导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无试验示范基地。由于粮田面积的逐年减少和当地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工作重点大都以工业或经济产业为主,农业生产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加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大部分都被农户所承包,农机部门原有的试验示范基地也被挤占掉。第二,无研制推广资金。近几年,由于地方财政比较紧张,财政资金大都用于工业企业和经济支柱企业的发展,用于农机研制推广的经费逐年减少,有些县市的研制推广经费更是分文没有。第三,政府部门重视不够。以前农机部门召开先进农机具现场会时,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并拨发一定的推广资金,以支持农机部门做好这项工作,而现在的重视程度则大不如前,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受挫,阻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1.2传统推广体制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过去,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以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为主体,全面实施,这对发展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全程机械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由于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发展机械化已经过农机部门几十年的努力,有较强的农业和农机技术基础,农机部门可以准确地引进适合本地区的农业机械,防止用户因投资失误而造成损失,使农机化健康稳步的发展。但这种推广机制由农机部门单独操作,对农机部门的依赖性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速度和需要。推广工作没有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而调整,推广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没有打破原来的体制框架。甚至农机部门对有些产业、有些机械自己也不清楚,因次,改变现有推广机制势在必行。

2.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2.1争取当地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

近几年,中央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新农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中央政策的支持,农机部门应尽全力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围绕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政府要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做好先进、高效、实用农机推广工作,以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为此,要在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当地农民需求信息,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围绕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研制推广农业机械。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条件,召开不同作业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做好领导的参谋,使领导及时掌握农机工作的动态,可将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作用,了解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准确及时向当地政府反映,以争取政府的支持。

2.2建章立制,进一步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作用。将市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调动乡镇农机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工作安心、尽心、尽责,保证各项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工作顺利完成,保证各种农机信息能及时传送。

2.3促进推广形式多样化

建立科、工、户为一体的农机新产品开发研制推广机制。将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机用户、农机推广部门联系起来,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如传统的示范基地模式推广,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示范带头推广,农村致富能人带头推广,组织农机科技示范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多渠道的推广以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真正实现农机推动工作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