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为急腹症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为急腹症临床研究

黄燕清

黄燕清广西柳州市融水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柳州5453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为急腹症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例被误诊为急腹症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结果统计发现,患者首诊被误诊为急腹症,经复查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不典型临床症状与急腹症有些类似,易产生误诊现象,诊断时需要综合分析。

【关键词】心肌梗死;误诊;急腹症;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30-0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的高危病症,其不典型临床特点与急腹症有些类似,所以易导致医生产生误诊,延误治疗,情况严重时易产生严峻的后果[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疾病是一种心肌坏死疾病,引起此疾病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导致[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伴有剧烈的疼痛感,且体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会大大上升,有些患者会发生心力衰竭、短暂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症在欧美国家的发生概率最大,每年约有200万人发生该疾病[3]。有相关学者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压力、饮食、睡眠、环境等因素有关。近年来中国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治疗并且预防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4]。临床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疾病与急腹症容易发生混淆,所以本文选取我院15例被误诊为急腹症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报告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例被误诊为急腹症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在34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79±3.58)岁。临床表现为头痛、胸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1.2方法患者进行复查后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采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个资料以及急腹症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疾病进行对比分析。

1.3评判标准分析对比两种疾病的不同;分析对比急腹症与疼痛部位关系,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

2结果2.1分析对比两种疾病的不同,从研究结果得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疾病与不典型急腹症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一些相似点,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全面分析,详情如表1所示。本次研究中有1例女性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头晕、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经检查患者心音较弱,心跳频率每分钟93次,神志清楚,但有心悸、气促等反应,测量血压结果为130/80mmHg。以往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史。

嘱咐患者好好休息,并给患者进行脉络宁溶液滴注,患者1小时后昏迷不醒,丧失意识,经复查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另有1例男性患者在与家人争执后全身冷汗并伴有严重头疼,来医院就诊后进行脑CT检查,随后再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均正常。于是嘱咐患者平复心情并静脉滴注镇静剂,患者半小时后病症加重,头疼更加恶劣,经心电图复查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但在老年患者中常常表现为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腹部疼痛等[5]。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并不难诊断,只是部分老年患者的不典型表现症状容易让急性心肌梗死与急腹症产生混淆。老年患者易出现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原因有:(1)老年人神经系统受损,疼痛感传至大脑皮层时失灵,引起患者疼痛感的报警系统容易反复发生故障。(2)随着患者年纪的不断增大,疼痛阈值也会有所增加[6]。(3)并发较快,患者发生缺血的时间较短,缺血心肌范围太小,导致灌流不足。有相关报道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时,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数量并不多,大约15%患者带有轻微疼痛感或者无疼痛感[7]。在这15%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所占的比较较大,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发生了痛觉传导系统病变的原因相关。所以对于诊断老年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全面分析,防止误诊、漏诊[8]。

关于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误诊为急腹症患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诊断时考虑的因素过于片面,没有把握患者疼痛部位与身体整体的联系。(2)医生对非典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认识不够全面,没有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等其他检查[9]。(3)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没有严肃分析,缺乏高度责任心,主观臆断造成误诊现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具有四种类型,分别为异位疼痛型、无痛型、胃肠型、脑循环障碍型。所以在诊断有过心血管病史的老年患者均应进行心肌酶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10]。

综上所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不典型临床症状与急腹症有些类似,易产生误诊现象,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综合分析,杜绝出现误诊的现象。

参考文献:[1]张立新,罗红,靳奕等.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6):753-754.[2]赵静,邵素霞,张雷等.改良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1-4.[3]吴素芬.下壁正后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1例[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6):448,455.[4]王琼涛,金秀,杨海珍等.急性重症心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37例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7):1085-1086,1158.[5]郑高梅.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1935-1936.[6]蒋天如,任传路,孙高中等.内科疾病引起急腹症16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8):750-751.[7]韩传宝,周钦海,丁正年等.围术期心肌梗死误诊为急腹症麻醉处理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1):1138-1139.[8]张航,刀永祥.200例老年人急腹症在临床中的诊治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1126-1127.[9]朱海燕,赵炳会.以意识障碍为首发表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9):3384-3386.[10]ZhongQZ;NikusKC.Editorial:FactorsinfluencingandsignificanceofST-segmentdeviationinleadaVRinacuteinferiorwall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J].JournalofElectrocardiology,2010,43(04):28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