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临床指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临床指导探讨

王瑞锋

河南省平顶山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检验科467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查中出现异常结果的原因、临床意义并进行临床指导的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需要进行生化标本检验的患者共100例,将100名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50名患者采取质量严格控制的检验方法进行标本采集及生化检验,而对照组则采取临床常规标本采集及生化检验方式进行相关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的病例共有3例(6%),而对照组病例中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显示异常的共有17例(34%),两组患者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概率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一系列操作过程中,采取质量严格控制、采集标本途径科学、采集标本条件适宜的方法进行检验能够有效降低临床生化检验出现异常结果的概率,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能够有效降低治疗成本,为医生的诊断及对症治疗提供科学而有效的理论依据,对于临床治疗及护理都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异常结果;临床指导

生化检验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判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医院检验科先后引进了各种类型的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大大提高了临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同时检测方法学的改进和校准品质量的提高,使得分析的准确度得到很大提高,但分析过程之外的影响因素常被临床医生和检验工作者所忽视。本文对引起生化检验结果误差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需要进行生化标本检验的患者共100例,将100名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50名患者采取质量严格控制的检验方法进行标本采集及生化检验,而对照组则采取临床常规标本采集及生化检验方式进行相关检验。其中女性患者48例,男性患者52例;其中超过60岁患者21例,100例患者平均年龄42岁;其中100例患者中住院时间最长为23天,最短为3天,平均住院时常为11天;其中46例患者均需要遵医嘱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其中无糖尿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失去意识患者;其中100例患者均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其中患者所处的科室包括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外科等;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生活背景及病情无明显差异。

1.2研究方法

实验组的50名患者采取质量严格控制的检验方法进行标本采集及生化检验,而对照组则采取临床常规标本采集及生化检验方式进行相关检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标本采集时需空腹进行采血,标本采集结束后不作任何处理进行送检,在标本的采集、运输、临床检验等一系列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及相关规定进行;实验组在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中采取质量严格控制、采集标本途径科学、采集标本条件适宜的方法进行检验,在标本采集前由医生或护士对患者进行生化检验有关的宣教向患者解释生化标本采集及检验的原因、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其他相关事宜,在标本采集之前对需要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患者进行血压、血糖和基本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嘱咐患者在标本采集的前一天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剧烈运动午夜后不可进食并在次日清晨患者空腹状态、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进行标本采集。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使患者保持坐位或卧位,情绪平缓,无明显不良反应或突发病情变化;标本采集完成后及时将止血带松开,防止患者的甘油三酯及乳酸指标一过性升高;如标本采集过程中患者出现溶血或其他不良症状,应当立即停止生化检测,重新进行标本采集。标本采集结束后应当在3小时内完成检测,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将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的各项检查及手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最终处理,采用T方法对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检验后进行结果分析。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的病例共有3例(6%),而对照组病例中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显示异常的共有17例(34%),两组患者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概率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重现性为0.48、时效性则为0.24,均明显低于实验组的重现性(0.82)与时效性(0.51),两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生化检验结果

3、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一系列操作过程中,采取质量严格控制、采集标本途径科学、采集标本条件适宜的方法进行检验能够有效降低临床生化检验出现异常结果的概率,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能够有效降低治疗成本,为医生的诊断及对症治疗提供科学而有效的理论依据,对于临床治疗及护理都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4、讨论

标本采集和临床生化检验是临床医疗工作中十分常见的检验手段,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常常可以作为医生诊断患者的疾病指标和进行相关治疗的理论依据。但在进行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许多可控或不可控因素都会对生化检验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例如在某些急诊情况下,为了争取抢救时间,接诊后需立即进行静脉通道补液治疗,但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生化检查以判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这时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就很可能受到静脉补液药物的影响;临床上常有危重患者需要多通道输液,而危重患者血管情况及皮肤情况常常不够好,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标本采集检验时,有些标本只能从输液侧肢体甚至正在进行补液的同一条静脉取血,在血液稀释和输液药物的影响下,临床生化检验的最终结果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影响因素,它能引起很多指标明显异常,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有很多:注射器或容器内不干净,抽血时使用的针头过小、抽血用力过大、较长时间地使用止血带、产生过多的泡沫,抽血后未取下针头直接将血液注入容器内、混匀抗凝剂时用力过大等都有可能导致溶血情况的发生,这种情况下的血液标本就不具有临床参考意义。临床生化检验人员除了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及专业水平的学习时,还应当重视与其他科室的交流合作,向其他科室的非专业标本检验人员宣教正确化、科学化、规范化采集标本的方式和注意事项,避免在科室采集标本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误差;临床医护人员与检验科人员应当加强合作,为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服务患者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吴红梅;;60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及文献回顾[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9期

[2]谯娟;冯涛倩;邓华;田丹;;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11期

[3]郭立和;;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