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主筋偏位分析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框架柱主筋偏位分析处理

王敏芝

王敏芝台州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邮编317000

关键词:柱主筋、偏位、隐患、处理方案、预防措施

柱是框架结构中最主要的承重构件,大多为偏心受压构件,其截面变形能力远不如以弯曲作用为主的梁。因而要保证柱足够的承载力和必要的延性,具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

一、柱主筋偏位产生原因

柱轴线放线不准确;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拉等。

二、柱主筋偏位的安全隐患

柱主筋偏位在工程中常会遇到并容易被忽视,认为柱主筋移位对建筑物本身没有多大影响。我们可从两方面来讲它的隐患。

一从施工角度考虑,会影响柱子定位和柱模板支设;影响局部柱主筋保护层厚度,钢筋易被锈蚀,粘结锚固不够,钢筋不能充分受力。

二从设计要求上讲,当梁柱节点柱纵筋顺直,柱筋能正常工作。当钢筋折曲时会使柱端受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框架结构受力状况不符合设计设想,节点上端处柱弯矩值会增大,柱承载能力要求会提高,从而难以保证结构安全度,留下隐患。

三、柱主筋偏位的预防

1、严格按钢筋绑扎工艺标准进行施工,钢筋应绑扎牢固。柱箍筋下料制作的控制,制作柱箍筋时,一定要保证箍筋里皮尺寸。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垫块采用梅花点式分布。

2、柱插筋插入基础底板要大于40d,钢筋骨架应符合设计的骨架形状和尺寸,并用箍筋与柱子主筋在锚固入构件上表面焊接固定,该处标高上500mm处绑扎固定,底部与底板钢筋焊接,以固定柱子插筋,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钢筋发生位置偏移。

3、在楼面模板上画上柱截面边框尺寸线,柱主筋用两个箍筋分别在楼面标高处和楼面上500mm处固定,根据已放好的柱截面边框线,在紧靠柱主筋骨架四边用木板条牢固地固定住。

4、浇筑混凝土前,详细检查柱筋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固定措施是否牢固可靠。

5、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防止来回泵管的拖拉。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整钢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偏位。

四、柱主筋偏位的处理方案分析

一、人工调整复位

方法一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柱钢筋保护层厚度按不同环境类型分为20mm~50mm。如果没有偏出保护层,把钢筋的底部先往偏位的反向掰弯,再按1:6的斜度调整到位,另加L型的同直径钢筋搭接。

方法二

因《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规定墙、柱、梁轴线位置允许偏差为8mm,如果偏位超出保护层不大于8mm,可以将该柱轴线向偏位侧偏移8mm弹线,然后再按1:6的斜度调整到位。

二、加大截面

方法三

当偏位量过大时,若加大柱截面尺寸不影响空间布置,则加大柱截面尺寸,在上一层柱根处调直回原位。

注意:要安装新增钢筋,并与原钢筋、箍筋连接。

三、加固补强

方法四

当偏位过大时,而梁的截面高度不高时,可将柱根部处顶板混凝土向下剔除部分,找到开始弯曲的位置,按1:6的斜度调整到位,然后采用埋弧电渣压力焊或乙炔气压焊连接。

方法五

将板面混凝土凿除成凹窟,以方便在柱筋急剧转折处采用电弧焊加焊钢板,钢板厚度应大于8㎜,焊缝长度不少于钢筋直径的5d,焊缝宽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0.6d,焊缝厚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0.35。焊缝的质量要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规定。

注意:1、凿除混凝土,用高一标号混凝土浇筑回;

2、凿完混凝土后应对钢筋表面进行处理;

3、因框架节点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主要为核芯区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而地震发生时,施工缝处多产生水平错动,所以方法四、五不适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

四、植筋

方法六

在柱框内相同的延伸线上种植同规格的钢筋,

技术处理步骤如下:

1.构造要求:钻孔直径应大于所植钢筋直径4㎜,钻孔深度应不小于10d。

2.钻孔后,应先用空压机或手动气筒彻底吹净孔内碎渣和粉尘,再用丙酮擦拭孔道,并保持孔道干燥。

3.植筋胶液的调制和注胶方法应严格按胶粘剂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必须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或改性乙烯基酯类胶粘剂(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胶粘剂)。胶粘剂中严禁使用乙二胺作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严禁掺加挥发性有害溶剂和非反应性稀释剂。

4.在孔中注入胶液,应立即插入钢筋,并按顺时针方向边转边插,直至达到规定的深度。然后对植筋进行固定,直至硬化。植筋的胶粘剂固化时间达到7天的当日,应抽样进行现场锚固承载力检验。

5.与该植筋对应之偏位筋,切除时应预留适当长度,沿根部表面剔除混凝土,并打弯混凝土柱外部分钢筋埋到楼面里,余下部分调整后与新植钢筋搭接焊;其焊点距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不小于200mm,且在焊接时应采用冰水浸湿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

结束语:

一座建筑物是由不同结构构件组成来共同作用保证它的安全功能,我们不能因某些问题为常见施工问题而疏忽,轻率的处置,应针对不同情况,合理处置,保证构件的承载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性,确保构件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教范》GB5055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