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格尔出发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3

从黑格尔出发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

徐艳

徐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是始于黑格尔,经过费尔巴哈,又从费尔巴哈进一步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后“成为马克思”的过程。正因为黑格尔是出发点,费尔巴哈是桥梁,马克思对待二者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本文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费尔巴哈架构的唯物主义桥梁、马克思思想的进步性等方面来浅析马克思早期思想,力求初步熟悉马克思的思想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存在到存在的过程。

关键词: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

黑格尔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出发点,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态度在波恩大学和初入柏林大学时是厌恶的。在参加了“博士俱乐部”,结识了青年黑格尔主义派分子鲍威尔、鲁滕堡之后,开始逐步转向黑格尔。黑格尔主义者爱德华.甘斯与法的历史学派代表人物萨维尼之间的超出纯法学、进入哲学领域的斗争,使马克思被法哲学所吸引,逐渐意识到黑格尔思辨的魅力所在。而费尔巴哈走的是一条由神学到哲学、由转向黑格尔到反叛黑格尔的道路。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来看,马克思走的是比费尔巴哈更高形式的道路,他从黑格尔身上获得了费尔巴哈未获得的成果。正当黑格尔哲学解体之时,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问世,这为青年黑格尔主义派的分子摆脱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恩格斯在晚年再次谈起《基督教的本质》一书,这样说道:“这本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那时大家都很心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但马克思与恩格斯并非纯粹的费尔巴哈派。推动马克思思想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他在《莱茵报》遇到的一切实际问题,是当时政治斗争和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客观需要。思维的传统性、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互相影响从思想这一视角来看是不容忽视的。

一、黑格尔关于唯心主义的哲学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肯定与继承

首先,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人的自我产生”看做“过程”,把对象化看成失去对象,看做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也就是通过对劳动的分析而发现的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过程。由此看出,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的这种异化观,即辩证法的思想。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为马克思所相信,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部分,由此衍生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

其次,马克思肯定“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他把劳动看做人的本质,看做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的自我创造的活动,是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确证。黑格尔辩证法的意义表现在人的思维和行动的能动性、历史性和自发性,它只是在不断地超越和否定自己本身,而不涉及终点。马克思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就从根本上把人和动物区分了过来,劳动就展现了人的思维和行动的统一,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人不单是能够“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进行生产,而且“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在黑格尔看来,动物同对象的关系是直接消灭这些对象,“人在自己消费中所涉及的主要是人的产品,而他所消费的正是人的劳动的成果”。只有把劳动置于需求和对它的满足之间人才成为人。虽然在黑格尔看来,劳动这个范畴是抽象的精神活动,但马克思把握住了黑格尔《现象学》的主要价值,我们只要从实践的思维方式来就就能发现黑格尔的哲学实际上是以劳动实践为背景的哲学,是关于劳动的辩证法,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劳动的辩证法。但是黑格尔却未看到它的消极部分,只觉察到它的积极部分。马克思以辩证的眼光来对待劳动,他不仅看到了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看到这些是为将来的科学、文化做铺垫,也关注到了雇佣劳动给劳动者带来的伤害。

最后,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环节”是“扬弃”。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思想中有着深厚的内涵,其意义也远远超过他成熟的表现形式,恩格斯称之为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看到了黑格尔哲学中的“扬弃”的积极意义,认识到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在于劳动的外化和异化的理论,并将其从唯心主义中分离出来,在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的扬弃和超越。在黑格尔作为联系和发展环节的“扬弃”范畴这里,它主要起着在运动各个环节中的互相消融、互相产生的作用。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改造

马克思比喻《精神现象学》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他认为“必须从黑格尔的《现象学》”开始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与分析。也就是在《精神现象学》中,马克思揭露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开始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之路。

1.绝对观念

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一书中,一切外化的产生与扬弃都是抽象的,是纯逻辑的思辨过程。黑格尔哲学主张主体是绝对观念,客体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全部外化和扬弃都是意识的运动,是意识的各个环节的总和。主客体的对立和统一,都是存在于思想本身之内的对立统一,黑格尔把绝对观念作为主体,把现实的人和自然界作为被设置的观念。对于这一点,马克思进行了批判。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论述了主客体关系。马克思肯定对象的客观性,以饥饿为例反驳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理论,认为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是纯粹的虚无。

2.自我意识和人的等同

黑格尔把人的本质的一切异化都看成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异化。马克思认为这是呈现在知识和思维中的客观现实的异化。显然,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批判了这一问题。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明确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了自我意识是第二性的,是人的感官的特性。自我意识的异化,是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一个同自己相对立的对象。人创造出的产物,也具有物质性,人本身就是物质性的存在。马克思在这里引出了实践这一对象性活动,同时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清楚地表明了既不同意唯心主义,也不同意机械唯物主义,而引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避免前二者片面性的新型哲学。

3.唯心主义的实质

黑格尔认为,主体认识到的异化,并不是真正的,而是自己的“异在”,在黑格尔哲学范围内克服异化,也只是思辨的幻想。扬弃异化是纯思辨的过程。马克思不仅批判了黑格尔的异化观,也明确指出唯心主义实质---否定之否定。自我意识的外化是否定,对这个异化的扬弃是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黑格尔哲学体系构建起来的根本图式。马克思把唯心主义与黑格尔思想中的合理部分辩证法区分开,并把辩证法这一积极成果用于丰富之后的理论。

二、费尔巴哈架构的唯物主义桥梁

不得不说,在马克思思想转变过程中,费尔巴哈无疑对马克思的影响最大,超过其他一切哲学家,他帮助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帮助马克思加速了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的道路。

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在于反对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思辨,反对它们颠倒主客体的关系。费尔巴哈把唯心主义颠倒的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又颠倒了过来,把唯物论提到重要位置。费尔巴哈在1841年出版的《基督教的本质》助力于马克思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但毕竟影响有限,也正是这时,费尔巴哈开始了对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唯心主义,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影响;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也给予马克思重大影响;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也受到费尔巴哈异化观的影响;更多的是在人的方面,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影响.....但马克思不是纯粹的费尔巴哈派,他又极力想摆脱这种影响,表现出了他的矛盾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肯定了费尔巴哈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态度,肯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在这一书中,马克思以“三条肯定”概括了费尔巴哈的主要成就。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他认为唯心主义也是异化的另一种形式,唯心主义与宗教一样,都是人的本质同人分离。费尔巴哈提倡人和自然为对象,主张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这明显地剔除了唯心主义,表现出他反对纯思辨,但也正好显现出了费尔巴哈思想中带有的历史唯心主义偏向和直观性。例如,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存在”。而马克思把自然看成是基于自身的肯定的东西,把自然同黑格尔的哲学对立起来,“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把自然和人作为对象,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和直观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费尔巴哈是在批判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过程中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地位的。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马克思经历了一开始对黑格尔的厌恶、对黑格尔的转向、对黑格尔的批判、经过费尔巴哈的影响这四个主要的大跨越的过程,创造出了一系列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思想。其中接触到的各种思想对马克思起着冲撞与整合的作用。马克思始于唯心主义,终于唯物主义,这的唯物主义也不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转变过程是带有曲折性的,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完整的上升过程,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比前一过程进步、成熟。《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形象过程的完成。

(一)马克思世界观转变前的思想

主要是《莱茵报》之前的时期,马克思带有的革命民主主义观点,以及用此观点解释黑格尔哲学。

(二)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

从《莱茵报》到《德法年鉴》,马克思在这一阶段既没有摆脱旧哲学的影响,也没有自己的世界观建立,只是向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的转向。

(三)马克思学说的出创

1844年初到1845年春,马克思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未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之中。

(四)马克思思想的成熟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摆脱了费尔巴哈的影响,改造了费尔巴哈的直观性和历史唯心主义,在费尔巴哈思想停止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有了“成为马克思”的马克思。

结束语

马克思早期思想是不成熟的,正是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与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才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黑格尔是集大成者,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思想影响最深。马克思对之前的哲学家的思想,都是在批判中有继承,继承中有批判。他并没有全盘接受其他哲学家的思想,马克思观点的形成,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结合而成的。要探讨马克思是如何“成为马克思”的,要从这三者的相互联系中去考察。

作者简介:徐艳(1994.09-),女,江苏省丹阳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二年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第218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63页.

[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白旭.辩证法的否定性—从黑格尔到马克思[D].长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