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

/ 2

高等学校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

安玉琢杜云飞连建新

安玉琢杜云飞连建新

摘要:在高校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快速扩张的同时,高校财务风险日益突现。本文从高校贷款发展带来的危害从发,分析了高校贷款风险的种类及其危害、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从思想上构筑贷款风险的防线、管理上增强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度上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政策直接导致了各高校的巨大经费需求,在财政拨款和学生收费有限的情况下,各个高校争相向银行借款,走上了举债发展之路。从短期看,高校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扩招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但贷款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如不能按时归还,高校必定会面临偿债危机,为避免由此给高校带来重大损失。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贷款风险的巨大危害,对贷款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合理措施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

一、高校贷款风险及其危害

高校举债发展,一旦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将陷入财务危机,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1、出现财务支付困难,进而陷入办学困境

新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可见,贷款筹资是高校选择的权利,同样到期还本付息也是高校应尽的义务。贷款到期不能偿还债务,须承担民事责任,使高校背上债务包袱,陷入办学困难的境地,并可能引发银行诉讼。

2、造成投资闲置浪费

由于市场规律、办学规律及银行信贷体制的制约,尽管政府部门对扩招贷款予以关照与扶持,高校急剧膨胀的投资仍出现了资金难以为继的问题,造成基建投资难以按进度施工,或基础设施投资虽已完成,但由于教学相关设施不配套以及高昂的收费,造成基础设施使用率低。

3、教学质量下降

教学质量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命线,最近几年,由于连续扩招,致使生均校园面积、生均图书拥有量、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台件数等下降,再加上师资力量不能同步增长,甚至会出现因资金短缺致使教职工福利下降进而引致优秀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流失,现有教师满负荷工作得不到知识更新而使教育质量下降,科研能力减弱,导致最后培养出的学生名不符实,就业能力降低,其后果必然导致学校无形资产受损、生源短缺等。

如果出现这些后果,不仅会对高校的发展造成严重,而且也影响着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贷款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导致高校出现贷款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快,而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过度贷款,形成贷款风险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财政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虽然年年增加,但增幅不大。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对教育事业投入的财政拨款占总体教育经费的比重,从1999年68.3%到2003年62.2%,平均年下降1.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从1999年到2003年短短5年时间,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数增长153%。因此,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短期内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靠政府增加投入缓解贷款压力是不现实的。

2、用于偿还贷款的增量收入不大

扩招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增加,但增加的收入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对教学教辅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经费增长的需求,用于高校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成本,例如校内岗位津贴的实行、人才战略的实施、内涵建设的提高等等。因此,高校事业费收入的增量部分用于还贷的比例是有限的。

3、贷款使用管理不科学

高校追求办学规模扩张,建设项目多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加之对未来经济效益的过于乐观估计,造成建设规模大,资金投入多;工程建设工期长,基建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贷款使用管理不规范,出现挪用或流失现象;为满足建设资金需求,提供银行假贷款资料,谎报结余资金,夸大实际偿债能力,造成资金缺口过大。

三、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

1、从思想上构筑贷款风险的防线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高校在快速发展的机遇面前,要按照“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既要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又要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确保稳健发展,摒弃盲目跟从的意识。

(2)树立资金的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属于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预算要求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拨款无偿使用,根本不用去考虑风险问题,缺乏资金成本观念和财务风险意识。贷款资金不是财政资金而是学校的负债,它的数量随时间滚动而增长。所以高校的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在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与收益的关系基础上,制定最优的财务决策。

2、从管理上增强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

(1)优化资金结构

高校贷款发展要综合考虑和分析各种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以求取得筹资方式的最优组合,达到综合成本最低。高校应根据借款的数额,借款期限,贷款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如:向银行借款、发行高校债券、外国政府贷款、引进外资等,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对贷款的时机和资金需要量进行分析,正确分析贷款资金的期限结构、财务状况和偿还能力,将长期、中期、短期贷款有效的结合起来。

(2)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投资方向的正确与否,项目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投资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对拟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比较,进行经济评价,做出科学的论证,使项目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贷计划

高校在贷款前要制定严密的还款规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还贷方案。同时,要把还贷资金纳入财务预算管理,以保证每年的还贷资金来源。

(4)严格控制贷款使用范围

教育部规定,银行贷款资金一般只能用于基本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主要有:教学科研设施建设,主要用于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教学、科研设备的建设和购置。后勤设施建设:主要是教职工、学生的吃、住、活动场所。不可用于日常经费开支,更不可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改善。

3、从方法上完善贷款资金的风险管理

(1)科学合理的确定贷款规模

学校财力承受债务负担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贷款规模过大,就会影响学校正常运转,加大学校的财务风险,造成学校发展的负面影响;贷款数额太小又解决不了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贷款的额度一定要适宜。

依据学校贷款承受能力和资金成本,可利用贷款测算模型来计算贷款规模。目前,高校收入来源主要有: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在校学生的学费住宿费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而学校可用于还贷的资金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中的学费和住宿费收入,而且学费和住宿费能用于还贷的部分一般不能超过总额的45%。可根据下式可计算贷款总额:

学生人数×年学费住宿费标准×还贷比例=每年还贷金额

如果贷款利率i已知,N为贷款期限,则可以用贷款总额度=每年还贷金额×(P/A,i,N)来计算贷款规模。

在具体计算时,应考虑到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年可还贷数额、贷款方式、贷款期限等。此外贷款额度最高不应超过项目建设总投资的70%。

(2)建立贷款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状况风险及连带责任风险进行预警预报。

按目前的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以及高校自身的特点,可用以下几个指标判断高校的贷款风险:

(1)修正的资产负债率,其数值上等于年预计还贷额/可用于还贷的资产总额,因为与企业不同,高校的很多资产是不能用来还债的,比如用财政拨款构建的教学楼属于国家财产,是受法律保护的。

(2)生均贷款额,由于高校的还贷渠道主要来源是学生收费,学费高低决定还贷能力高低,学费的多少取决于学生的人数和收费的标准,因此贷款额度与学生人数之间建立一个对应关系能较客观的显示出贷款风险程度。

(3)学费收入负债比率,其数值等于负债总额除以学费收入总额,反应学费收入对贷款的保障程度。

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应确定每一指标的风险警戒线,如下表所示:

本文所确定的风险警戒线是在参考众多理论文献及高校的实践数据基础上,得出的综合经验数据。具体到某个高校,按照各个指标的风险警戒线计算出的某一风险区域贷款额可能会出现较大差距,此时,笔者认为,应当采用某一风险区域中的最低上限值,作为该区域的贷款上限额度,来判断和控制高校的贷款风险。

总之,贷款办学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正面效应值得肯定的同时,负面效应更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强化风险,科学合理地控制和防范贷款风险,才能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祖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蒋凯.世界银行关于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新观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2(6).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教财2004第18号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