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后进生数学成绩转化成功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浅谈初中后进生数学成绩转化成功的尝试

汪友兰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中学62913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对,还是凭着死记硬背公式套用公式学习初中数学,学习效率很低,有的老师为了急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引导学生盲目做了大量的习题,结果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甚微,得不偿失的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现在教育评估机制不科学、不完善,唯分数论,一个学校考试分数高就是名校,老师所教学科成绩好就是名师,老师在这种名誉和利益驱动下,置后进生于不顾,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少数的优生上,这是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病,我们现代教育新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转化一个后进生意义不亚于辅导一个优秀生,根据桶板理论,一只桶装水多少不是由最长那个桶板来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个桶板来决定,学生整体数学水平的高低不是优秀生决定而是后进生决定的,一定要克服我们教学中只抓优生的短见做法。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断研究后进生心理,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的兴趣,立足教材与课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扎根于学生生活,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绩,本文谈谈本人在转化后进生的具体做法,供同仁参考。

一、正确认识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意义

小学学生刚升入到初中阶段,小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的学习有个过渡阶段,小学数学知识简单,知识点零散,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思考就能得出结论,初中数学知识点密集,要靠严密的逻辑推演才能得出结论,知识的细节多,讨论的情况比较复杂,多向思维运用较多,思维的立体感强,小学学生大多数停留在点线面的思考,忽然上升到立体化思考问题,短时间内很难建立起这种思维模式。其二,小学数学可以凭着记忆解决问题,但是初中数学重在理解,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也是学生在过渡阶段难以适应的。其三,学生自身数学基础差,到了初中难度加大,学生有种畏难情绪,学习一懈怠,欠账太多,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分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后进生有很大的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更大的责任去帮助这些后进生的学习,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通过快乐学习从中感悟学习的对数学的情感,我们教师对后进生要进行更大的投入,付出更多的耐心,循循善诱,从他们的学习中找出优点,充分利用优点去扭转缺点,逐步纠正,逐步完成学生从学习态度到学习方法的实质上的转变,要知道培养一个后进生的意义不亚于培养一个优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培养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是少数几个优生。

二、多措并举,促进后进生的学习

1.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一个班只有一个数学教师,老师很难一对一地进行辅导,授课具有普遍性,是大众化的授课,在班内每个学生的程度和基础都不一样,我在教学中充分做好优生的思想工作,优生和后进生一对一地配对帮扶,这样做有以下优点:可以充分将学生的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优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老师的认可,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后进生亲身感悟老师和班集体的温暖,觉得更有责任学好数学,才不负众望,对于帮助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特别对后进学好学生是个情感大动员,坚定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越过了心理障碍,对于取得了进步的后进生和帮扶的优生一同表扬,树立帮扶典范,后进生与优生荣誉共享,结对更加密切,沟通更加有效,同学之间心灵十分默契,优生的成绩随着给后进生当“小老师”自己的数学知识必须先学一步,解题技能大大提高,不断地夯实了数学基础知识,后进生与优生接触,心理几乎是零距离,高效沟通,我通过这样教学,后进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至少降低了学生学数学的畏难情绪。

2.实施过渡教学,让学生适应初中学习。学生一进入初中学习数学,知识点比小学密集,抽象性更强,学习方法机械,难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我在授课时力争做好过渡性教学,特别是初一学生,例如我讲到负数时,通过列举大量具有同一属性的生活例子,再从这些例子中归纳特点,通过这些认识负数含义,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负数有着很多现实生活意义,同时这些例子有着共同的特征。同时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自己总结出负数的实际含义,特别对于后进生更为重要,讲解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立体感,才能慢慢地把他们引入到初中数学大门里来,通过大量的过渡教学,学生才能学习初中数学的感觉,从思维、记忆、理解、演算不断走向成熟。布置作业开始不要太难,注重基础,让后进生能够做得对,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功,看到他们进步了,我们要及时地表扬,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坚定学习的信心。

3.夯实基础教学。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以新的课程标准为导航,以教材为蓝本,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我要求学生课前对教材的数学定义产生,有何数学意义,在哪种条件下适合运用什么公式,提出要求,与邻近的概念有何区别,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画出不懂的地方,上课作为重点听讲的内容,反复强调数学公式的推导,寻找其他途径看能否证明公式和定理,突出对公式的变形和逆运用。习题的设计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本节课新的知识点设计的,主要是新的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简单运用,另一类是新旧知识的衔接的题目,旨在加强新旧知识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作业完成不能只满足作业做对,还要引导学生对常用习题归类,总结常用的解法,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这对于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效果显著。

总之,提高初中学生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后进原因,科学合理优化教学方案,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就能在教学中取得实质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