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创新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李春阳

潍坊市经济学校李春阳

制度管理是基础。规章既具有强制性,又具有自律性,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章立制,要让教师参与,我校实施的《教师德能勤绩考核实施细则》和《班级工作考评细则》就是在多次征求全体教师和班主任意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这样教师执行起来就有很高的自觉性,起到了激发教师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作用。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同时,规章的严肃性要和灵活性相结合,实行人性化管理。

民主管理是治校之本。校长负责制决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应该和教职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不能单纯靠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只能解决必须干的问题,难以解决是否愿意干、主动干的问题。据考证,科学的制度管理只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的30%,而民主的情感管理可以占70%。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句治校名言:“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实行民主管理,可使领导和教职工处于平等地位,变上下沟通为平行沟通,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这样不仅能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增进了解,使人际关系融洽,更能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像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工资晋升、年度考核等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都要让全体教职工参与;财经是教职工的敏感问题,要实行校务公开,让教职工代表参与学校重大支出的决策、参与每学期的收支结算;经常召开教职工座谈会、开展谈心活动,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设性的议案。实行民主管理,还必须充分发挥领导集体的作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的确闪耀着哲理的光辉,但说一个好班子就是一所好学校则更有哲理性。校长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校长决不可用“家长制”、“一言堂”来显示自己的才干和权威。只有善于从班子成员中汲取“营养”,才能使决策更加完善和符合实际;即使是自己的决策正确,也只有变成领导集体的共识才能付诸实施。所以,校长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分工是基础,合作是关键,责权利相结合,这样校长才能由一把抓变为分头抓,才能微观放活,宏观调控,运筹帷幄,驾驭全局,才能成为领导集体的启动者,合力的创造者,故障的排除者,团结的维护者。

过程管理是治校之魂。管理是动态的过程,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者、被管理者、环境三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学校,可确定不同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管理机制,但是重视过程管理是贯穿学校管理的灵魂所在。各项工作,不仅要有安排、部署,更要有督导、检查、评估、总结,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比如,我校为了抓安全,实行班子成员带班值班值勤责任制、班主任安全目标责任制、门岗门卫责任制、安全工作顺延递补责任制、团队干部值日检查制、路队长负责制等,安全工作做到了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构建了网络化安全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了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零发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安全保障。再如,为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总结骨干教师的成功经验,创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双优教学”新模式,即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本身及相互有机结合的最优化,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此,按照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以及教研室《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评讲、考试考核等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常规教学目标要求。备课要达到“八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辅、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备学具)、“六有”(脑中有课标、腹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案、案中有目标);成立低、中、高年级段学科备课组,每周坚持一次集体备课,届时,分管年级负责人参加,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三研究”(研究重难点、研究能力训练、研究教与学的方法)、“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作业份量、统一检测内容、统一教学进度)。上课要做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主体性教育思想,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向课堂每一分钟要质量。作业要有批改与评讲记录,不搞“题海战",不以多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评讲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绝不能讽刺、挖苦、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导要做到“四结合”(集体与个人别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堂上和堂下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达到培优扶困的目的。不仅如此,学校领导亲自督查教学环节落实情况,真正做到每天一检查,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督促教师完成阶段性目标,并认真进行评比,将评比结果作为评定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与教师的福利、奖金、职评、聘任、评先挂钩。正因为如此,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县前列,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和奖励。

办好一所名校,必然要有一大批骨干教师来支撑。为了培养业务精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要走教科研之路。教科研水平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育教学而言,教科研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然而,不说许多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就连许多领导也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每天忙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之中,穿梭于教室、办公室之间,却很少思考过:怎样让教师用更好的办法、更轻松的方式来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我校采取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实施骨干教师带动战略。我校中青年教师多,学校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函授、进修等,学校舍得投入,因为参与就是最大成功、培训就是最大福利、提高就是最大报酬。目前又有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群体的第二方阵。

二是支持并帮助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电教课竞赛活动,观摩、研讨、教改活动,参加“送课下村”活动。组织教师利用多媒体观看名家示范课并及时举办互动反思教学论坛。组织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报告。利用例会和集体备课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学习教育大家斯霞的动人事迹和爱心对待学生的崇高风范,学习特级教师窦桂梅、于永正、贾志敏、李吉林等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学习洋思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成功经验以及“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洗脑”、“充电”,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只有呕心沥血,才能桃李芬芳,只有和风细雨,才会春色满园,只有学无止境,才可学高为师。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