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46例临床护理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小儿肠炎46例临床护理疗效观察

郭淑清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庆新街道方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161

摘要:小儿胃肠炎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如果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调整饮食并服用乳酶生、酵母片等;如果是由身体的其它疾病引起的,可选用抗生素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是由身体的其它疾病引起的,就积极治疗这个疾病;如果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就需请教医生,使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化。孩子呕吐、腹泻失水过多,要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发高烧时,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缺钾补钾,缺钙补钙;有代谢性酸中毒或休克时,应及时送医院急救。

关键词:小儿肠炎;对症治疗;护理观察

小儿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适就容易发病。小儿肠炎多因不洁东西所引起,故预防最要紧的是食物之清洁及保存安全。肠道内的感染由细菌和病毒造成,特别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假如孩子有病而大量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还会造成霉菌对胃肠的侵犯;上呼吸道的炎症、肺炎、肾炎、中耳炎等胃肠道以外的疾病,可以由于发烧和细菌毒素的吸收而使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不合理地喂养婴幼儿,孩子吃得过多,过少;或过早、过多吃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突然断奶等,都能引起孩子拉肚子;气候变化,如过冷使肠蠕动增加,过热使胃酸及消化酶减少分泌,也可以诱发急性胃肠炎。临床上治疗肠炎的抗病毒药物疗效各异。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46例患儿病历资料,谈谈临床诊治与护理体会。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11年4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肠炎住院患儿46例病历资料,男28例,女18例,年龄4-9岁。体征:粪便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多数病例未检出红白细胞,少数WBC≤3个/Hp,粪便轮状病毒阳性,细菌培养阴性。

1.2治疗:细菌性肠炎可用抗生素治疗。因细菌之抗药性逐渐改变,用药时需由医师指导,依医师处方服用。有的病人症状刚刚变好就停药,结果因用药不够,而发生慢性大肠炎,日久不愈,影响小儿之营养及健康。下痢严重时暂禁喂食,让胃肠休息。病情减轻后可先用米汤或冲淡脱脂奶喂食,而后逐渐增加浓度。禁食不要太久,以免变为不良营养症,此外尚要注意维他命之补充。某些病童以及患过敏性下痢者需要特别饮食治疗时,须请医师指导。小儿下痢看来很平常,但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病,所以严重者不可自己乱吃药,一定要请医师诊治处方。下痢最危险为脱水,小儿比成人更容易脱水,厉害者可以脱水体重l/10以上,脱水死亡率可达30%。补充水分则可将死亡率减低到5%以下,所以下痢的最好治疗方法为点滴。在病重时肠管肿胀,不吸收水份,喝一次水泻一次,在这种情形病童一定要点滴治疗,补充食盐水及葡萄糖;酸血症厉害时补充硷液,缺乏钾时补充钾分。点滴除补充营养水分电解质水外,尚有止泻作用。当一切止泻药剂无效时,点滴更是最好的止泻疗法。在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更昔洛韦组使用更昔洛韦10mg/(kg•d)+10%葡萄糖100-200mL静滴(>1h)。疗程5d。给予补液纠正脱水及酸中毒,并调整饮食,对症治疗。

1.3疗效判定[1]:显效:用药后3d内体温恢复正常,腹泻次数减少,3次/d或以下,尿量、呕吐改善者及RV转阴占1/2,大便外观正常或成形。有效:用药后5d内体温降至正常,腹泻次数减少,4次/d或以下,水份明显减少,尿量、呕吐改善者及轮状病毒转阴占1/3。无效:用药后5d内体温>37.5°C,腹泻次数及尿量改变不明显或加重。

2.结果:入选的46例患儿,经过上述对症治疗,显效3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

3.预防与护理配合:肠炎是肠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少数孩子还会出现呕吐和肠道出血。肠炎发生时经常是来势汹汹,令人不知如何应对。大多数肠炎是感染细菌或病毒等病菌后引起的,导致肠炎的病菌种类繁多,其中以病毒最为多见,如轮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不过,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微。由细菌引发的肠炎则症状较重,其中常见细菌有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的病菌大多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餐具或直接通过手进入人体。由于致病的病菌种类繁多,虽然有针对某些病毒和细菌的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等,但目前大多数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进行主动免疫。因此,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是预防肠炎发生的重要环节。

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是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经常洗手,可以有效去除手上所感染的各种病菌,不仅保护自己不被感染,也切断了病菌传播途径。另外,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也很重要。还要提醒家长,要经常检查冰箱温度和冰箱中的食物,千万不要把冰箱当做保险箱,以为食物放进冰箱就没问题了。医生诊断肠炎主要是根据腹痛、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以及肠炎发生的季节、腹泻的大便性状来判断引起肠炎的原因。在秋冬季出现的2岁以下孩子流行性腹泻,粪便呈蛋花样或白色水样,那么患轮状病毒肠炎的可能性大;如肠炎发生在夏季,则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可能性大;如果大便中含有黏液、脓血,则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等。看到孩子腹泻,家长都迫切想止泻。其实,医生一般不主张马上使用止泻药,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延迟病菌从孩子体内排出,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大多数孩子的肠炎属于中轻度,可以在家护理。但是当肠炎伴发严重全身症状,如高热持续不退,呕吐频繁,腹泻严重并持续,大便带脓血,出现口唇干燥、小便减少等脱水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肠炎腹泻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容易出现脱水,所以,预防和治疗脱水是肠炎治疗中一项重要措施。要鼓励孩子多喝水,以补足水分。口服补液盐适合在家庭中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肠炎患儿脱水,可以少量多次让孩子喝,特别是在每次腹泻或呕吐后,要让孩子喝10-15毫升。在肠炎腹泻时和腹泻后的短时间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锌,可以减轻和缩短腹泻病程,预防再次发生感染性肠炎腹泻,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广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袁丽娟,钱渊,刘军等.北京及我国4个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VP4、VP7型别的研究[J].病毒学报,2012,5: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