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怀仁方言与普通话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山西怀仁方言与普通话比较

梁宁

湖北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430062

摘要: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方言属于山西方言中的北区方言,怀仁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与普通话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成为了怀仁县人民在学习普通话时的最大瓶颈。本文将从语音这一方面着手,来分析怀仁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帮助怀仁籍贯的同学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克服方言造成的困难,从而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也为怀仁县人民学习普通话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山西;怀仁县;方言;普通话;语音

怀仁县,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根据侯精一、温端正先生主编的《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山西省朔州市六区县方言均属山西方言北区方言,北区方言又分为大同、山阴、忻州三个方言片,其中怀仁方言就属于大同片。”怀仁县作为山西省的教育强县之一,仅2012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33万人口中就有12万登记在校生。而在怀仁县方言同普通话相比较之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而怀仁县的普通话教学是一项重大且艰巨的任务。本文着重从语音方面来对怀仁县方言同普通话进行比较,从而为同学们能够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帮助,同时也为怀仁县人民学习普通话提供理论性指导。

一、从声母方面分析

1、舌尖后音zh、ch、sh、r和舌尖前音z、c、s与普通话有区别。

在普通话中,舌尖音分为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和舌尖后音zh、ch、sh、r。而在怀仁方言中,则不区分舌尖前音和后音,统一读为舌尖前音。即怀仁方言中只有[ʦ]、[ʦʰ]、[s],而没有[tʂ]、[tʂʰ]、[ʂ]、[ʐ]。

例如,“指导”一词中的“指”,普通话语音为[tʂʅ],怀仁人民则读为[ʦɿ];再如“吃饭”一词中的“吃”,普通话语音为[tʂʰʅ],怀仁人民则读成[ʦʰɿ];又如“看书”一词中的“书”,普通话语音为[ʂʅ],怀仁人民则读作[sɿ];而“日子”一词中的“日”,普通话语音为[ʐʅ],怀仁人民则读作[zɿ]。

也就是说在怀仁方言中是没有舌尖后音的,怀仁人民在学习和运用普通话时习惯于把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通通读为舌尖前音,即会把“至尊”念作“自尊”,“小叔”念作“小苏”,“世代”念作“四代”。

对于这样的差异,我认为怀仁人民应该系统学习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发音方法。在发舌尖前音时,舌尖抵住下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要振动,气流冲破舌尖和上齿背的阻碍,从其形成的窄缝中摩擦成声。在发舌尖后音时,舌尖上翘,且对准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

二、从韵母方面分析

1、单元音韵母中的o韵母和e韵母与普通话有区别。

在普通话中,o韵母发音为[o],e韵母发音为[ɣ]。而在怀仁方言中则不发[o]音,只有[ɣ]音。

例如,“簸箕”一词中的“簸”,在普通话中读为[po],而在怀仁方言中则读为[pɣ];又如“我们”中的“我”,在普通话中发音为[wo],而在怀仁方言中则发为[wɣ];再如“泼水节”,在普通话中读为[pʰo],而在怀仁方言中则读为[pʰɣ]。

也就是说怀仁方言中是不存在[o]音的,[o]音通通用[ɣ]音取代。即怀仁人民在自学说普通话时会把“末位”读作“么味”,把“嬷嬷”读作“么么”。

对于这样的差异,我认为怀仁人民在学习普通话时应该区分[o]和[ɣ]的发音,并多多联系。在学习发o[e]音时,口半闭,舌位半高,舌头后缩,唇拢圆;在学习发e[ɣ]音时,双唇要自然展开,唇形成扁平状,而舌位的高低和舌位的前后则与发o[o]音时相同。

2、前响复元音中的ai和ei与普通话有区别。

(1)前响复元音中的ai和ei与普通话的差异

在普通话中复元音ai发[ai]的音,ei韵母发[ei]的音,而在怀仁方言中则是只发ei的[ei]音,而没有ai的[ai]音。

例如,“拍照”中的“拍”在普通话中读为[pʰai],而在怀仁方言中则读为[pʰei];“外语”中的“外”在普通话中读为[wai],而在怀仁方言中则读为[wei];“发呆”中的“呆”在普通话中[tʰai],而在怀仁方言中则读为[tʰei]。

也就是说,怀仁人民在学习普通话时往往会将ai[ai]音发为ei[ei]音。即怀仁人民在说“大麦”时会读成“大妹”,说“来人”会说成“雷人”,说“百度”会说成“北渡”。

对于这样的差异,怀仁人民在学习普通话时要区分ai和ei的发音方法,即在发ai音时要口腔打开,而在发ei音时唇形要扁平。

(2)中响复元音中的uai和uei与普通话的差异

然而,若在ai和ei之前,分别加上韵头u,即变成中响复元音中的uai和uei(同声母拼写时,省写中间的e)的话,就发音而言怀仁方言和普通话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普通话中,uai发音为[uai],uei发音为[uei];而在怀仁方言中,则没有uai的音[uai],只有uei的音[uei]。也就是说,在怀仁方言中,发uai的音的字通通会被读成uei。例如,“怀仁”的“怀”在普通话中发音为[xuai],而在怀仁方言中则会读成[xuei],省写e则读为[xui]。即在读“怀想”时会读成“回想”,读“不快”时,会读成“不愧”。

(3)带鼻音韵母ang和uang与普通话的差异

普通话中,鼻音韵母ang发[ɑŋ]音,加韵头u后成uang发[uɑŋ]。而在怀仁方言中,uang音[uɑŋ]通通发为ang音[ɑŋ]。例如,“竹筐”中的“筐”在普通话中发音为[kʰuɑŋ],而在怀仁方言中则发音为[kʰɑŋ]。即在读“光明”时,怀仁方言会读成“刚明(天刚亮之意)”,“双人”会读成“商人”。

由(2)(3)可见,在普通话中,韵母前加韵头u后的音,在怀仁方言中,通通省读u,只读原韵母的音。因此怀仁人民在学习普通话时要多练习元音u的音,以避免音节中韵头u的丢失。

3、后响复元音üe和带鼻音韵母üan与普通话有区别。

在普通话中,后响复元音üe发[yɛ]的音,带鼻音韵母üan发[yan]的音。而在怀仁方言中只发[yɛ]的音,不发[yan]的音。

例如,“捐款”中的“捐”在普通话中读为[ʨyan],而在怀仁方言中则读为[ʨyɛ];又如“喧闹”中的“喧”在普通话中读为[ɕyan],而在怀仁方言中则读为[ɕyɛ];再如“劝学”普通话读作[ʨʰyanɕyɛ],而在怀仁方言中读作[ʨʰyɛɕyɛ]。

也就是说,怀仁人民在学习普通话时,通常会把后响复元音üe[yɛ]的音发成带鼻音韵母üan[yan]的音。即怀仁人民在说“怨气”时会说成“乐器”,说“院级”时会说成“越级”,说“圈马”会说成“缺马”。

对于这样的差异,怀仁人民在学习普通话时,有必要有区别地学习üe[yɛ]和üan[yan]的发音。明白发üe的音时,是由ü音滑向e音,ü的发音弱且轻,而e的发音强且响;而在发üan的音时是先发ü的音,再滑向an。同时要注意在发üe音时的开口度要比发üan音时的开口度略小一些。

4、前鼻尾韵母和后鼻尾韵母与普通话有差异。

普通话中总共有16个鼻音尾韵母,其中带舌尖鼻音“n”的被称为前鼻尾韵母,如an、en、in、ün等;带舌面后鼻音“nɡ”的被称为后鼻音尾韵母,如anɡ、enɡ、inɡ、onɡ等。而在怀仁方言中,人们则通常会把后鼻音尾韵母读作前鼻音尾韵母。也就是说在普通话中enɡ发[əŋ]的音、inɡ发[iŋ]的音、onɡ发[uŋ]的音,而在怀仁方言中则将enɡ的音发作en的音[ən],将inɡ的音发作in的音[in],ün的音[yn]则发成onɡ的音。

例如,“等待”中的“等”在普通话中读为[dəŋ],而在怀仁方言中则读为[dən];“停车”中的“停”在普通话中读为[tiŋ],而在怀仁方言中则读为[tin];“轮流”中的“轮”在普通话中读为[lyn],而在怀仁方言中则读为[luŋ]。

也就是说,在怀仁方言中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是混用的,多数情况下人们用前鼻音尾韵母代替后鼻音尾韵母,少数情况下,用后鼻音尾韵母代替前鼻音尾韵母。即怀仁人民在说“封为”时会读成“氛围”,在说“树林”时会读成“树龄”,在说“顿首”时会读成“动手”。

对于这样的差异,怀仁人民在学习普通话时要系统学习鼻音尾韵母的发音方法。即在发前鼻音尾韵母时,先发元音,接着软腭下降,增加鼻音色彩,舌尖往上齿龈移动,最后抵住上齿龈发n,整个韵母发音完毕再除阻;而在发后鼻音尾韵母时,先发元音,接着舌面后部往软腭移动并抵住软腭发nɡ,整个韵母发音完毕再除阻。

三、结语

本文从语音——声母和韵母两方面对怀仁方言与普通话进行了比较,分析出了怀仁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的差异。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给怀仁籍同学在考取普通话资格证书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怀仁人民学习普通话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崔霞.山西省朔州市六区县方言语音初步比较———兼与普通话比较[N].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

[3]陈莎莎.山西怀仁方言词汇研究[D].吉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