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浅谈小学数学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方艳

四川省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小学校614218

摘要:按照新课标要求,高效课堂就是要求老师们去合理化改革教学方法。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中,老师就要切实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的改变,力求课堂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获得新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质高效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结合新大纲课标要求,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效果,谈点自己对高效课堂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情境不仅是导入,而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有8根小棒每4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摆几个?如果是9根小棒呢?让学生自己摆一摆,再看看能否用算式表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就会对分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知,对分的结果有了充分的感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呢?这时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激情就更加强烈了。再如:教“圆的认识”时,创设了一个寻宝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只要是距离右脚1米的地方都可以,这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为什么是一个圆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得了圆的鲜明、直观的表象,再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思考、探究圆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科学提问,提高课堂教学高效

1.在教学重难点处提问。教学知识的重难点通常是学生容易出错、混淆的地方。那么,认真分析、解读教材、从目标出发,针对重难点设计有效提问,就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以“角的度量”为例,本课的难点是会读量角器的两个刻度。学生最容易发生的错误就是内外圈刻度颠倒,100°的角会看成80°,因此此处也是教学重点,必须着重强调。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出示一个角(60°),然后将量角器摆好,指着上面的刻度提问:①现在这个角是多少度?上面指着的刻度一个是60°、一个是120°,这个角到底是哪一个呢?②谁说一下为什么我们是看60°这个刻度而不看120°的刻度呢?说出你的理由。

2.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学习新知需要旧知的支撑,旧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数学思维一般都是从提问开始,当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时,思维就开始了。如“认识乘法”中,当要求学生写出50个2相加时提问:这样写感觉怎样?有没有简单方法?从而引出乘法算式。

有时候课堂提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把新知识放在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教师在讲授新知时必须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寻找新知识的认知点,设计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就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如在介绍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时候,如果按照之前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会让课堂显得沉闷,我就这样尝试提问:(以乘法交换律为例)①谁来说一下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你能会用字母表示吗?②现在我们要学习乘法交换律,你能大胆猜测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吗?能用字母表示吗?③加法交换律可以帮助进行加法简便运算、验算。乘法交换律能否也有这个作用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3.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提问。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常常会遇到困难或思维受阻。这时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难度,将困难化整为零。例如:一桶油连桶重730千克,将桶内的油倒掉一半后,连桶还重430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题就比较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此时教师就可以这样提问:一桶油连桶重从730千克到后来的430千克,少了300千克,为什么会少了呢?这300千克是什么重量?这时学生就能理解了,会发现300千克就是一半油的重量,此题就迎刃而解。

三、正确处理“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征、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难以预料。那么,教师针对课堂呈现的多变、复杂的“生成问题”就应该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而是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问题,机智生成新问题的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设问。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充满挑战与活力。

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为依据,科学合理确定目标,灵活处理学习材料,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志平孙利《构建基于课堂高效的有效数学活动》.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5)。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