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四则

/ 1

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四则

谢时云

谢时云(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中图分类号】R285.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9-0229-01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主要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等药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用。主治:肝胆实火上扰所致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心胸烦热、耳聋、耳肿或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淋浊、阴囊湿疹、阴肿、阴痒、妇女湿热带下。该方配伍精当,疗效卓著。近年来笔者对一些温热内蕴,客于肌肤而发生的皮肤病,依据治病求本的原则,以本方为主,随症加减后的治疗,经临床及随访观察,疗效显著,现举四例以证之:

单纯性疱疹

刘××,男,38岁,2007年5月初诊。病人一个月前患处开始有灼热感,继而出现小水泡,曾口服阿昔洛韦,但未见好转。检查:外生殖器有二、三群针头大小水泡,基底微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单纯性疱疹。由于内蕴湿热,复感毒邪,熏蒸皮肤而发病。治以清泄下焦湿热实火。方用龙胆草15g、黄芩20g、栀子20g、泽泻25g、木通20g、车前子20g、当归10g、生地黄20g、柴胡15g、生甘草10g、金银花20g、连翘20g,7剂,并给与外用炉甘石洗剂,用后症状减轻,再投7剂,症状消失,苔脉转为正常。

本例属于单纯性疱疹,中医称“热疮”,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又因湿热内蕴,循肝经下注熏蒸肌肤发为热疮,故用龙胆泻肝汤,清下焦湿热,金银花、连翘入营透肌之品,清热解毒。

带状疱疹

陈××,女,51岁,2007年9月末,初诊,几天前病人轻度发热,全身不适,腰部皮肤有灼热感,微有刺痛,随后出现成簇水泡,并伴有发热、口苦咽干、易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腰部簇簇水泡,黄豆大小,呈带状分布,可见脓疮,皮疹鲜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为带状疱疹,由于肝胆湿热内结,兼感毒邪,内阻经络,外溢肌肤而发病。治以清利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25g、黄芩25g、山栀子25g、生地25g、大青叶30g、泽泻25g、车前子20g、甘草10g、延胡索20g,15剂水煎服,服药后,基本痊愈,再服7剂,完全治愈。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串龙疮”、“蜘蛛疮”,由于肝胆火盛或湿热内蕴兼感毒邪,内阻经络,外溢肌肤而发病,多发于腰胁部、胸部、其次为面部。本案病人肝胆湿热内蕴又感带状疱疹病毒,属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药用龙胆草,大苦、大寒,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力,配伍龙胆草、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生地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大青叶苦咸大寒,清泄解毒力强,既善清热解毒,又善凉血消斑;延胡索辛散苦泄温通,主入肝经,既活血又行气。

急性湿疹

王××,女,55岁,2008年5月初诊。两日前,食海鲜后颈项处皮肤潮红灼热,轻度肿胀,继则出现红斑,很快发生丘疹水泡,瘙痒无度,抓后糜烂渗液,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检查:颈项、胸背、四肢皮肤对称性分布丘疹、水泡,皮疹为急性湿疹,由于湿热内蕴,侵淫肌肤所致,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以龙胆草30g、黄芩25g、生地25g、茯苓20g、炒薏仁20g、泽泻20g、当归25g、车前子20g、木通20g、地肤子30g、甘草15g,7剂,水煎服,药后,病情好转,再投7剂,症状消失,苔脉正常。

本例属于急性湿热型湿疹,由于湿热交结内蕴,本身又是过敏体质,食鱼虾海鲜过敏,诱发湿疹,故用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茯苓、炒薏仁,淡渗利湿,使湿邪从小便分消;地肤子为利湿止痒要药。因用药切中病机,故收效快捷。

脂溢性皮炎

王××,男,47岁,2008年6月初诊。1年前头皮有片状毛囊性丘疹,上复油脂状鳞屑,与健康头皮界线清楚,自觉微痒。近日耳后、背部也出现毛囊性丘疹,伴有口渴、心烦、便秘。检查:头皮、耳后、背部有片状毛囊状丘疹,有的附黄褐色油腻痂,有的糜烂渗液,微痒,舌质红,苔薄白膩,脉弦滑,诊断为脂溢性皮炎,辩证认为由于湿热内蕴,外侵肌肤而发病,当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热利湿,药选龙胆草20g、栀子25g、黄芩25g、生地25g、丹皮25g、芍药20g、当归25g、车前子15g、木通20g、茯苓皮25g、陈皮20g、甘草15g,15剂,水煎服,外用维胺脂维生素E乳膏,复诊时对称症状好转,再投10剂,痊愈。

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部位发生的一种慢性皮肤病,中医称“白屑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本例是由于内有湿热外感风邪,湿热上蒸所致,所以用清热利湿的龙胆泻肝汤加减,芍药、丹皮除血分热毒;茯苓皮利水渗湿;陈皮和胃气化湿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