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胃粘膜脱垂症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胃粘膜脱垂症探讨

郗秀红

郗秀红(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中医院内科045200)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393-02

【摘要】胃粘膜脱垂症患者往往具有典型的脾(阳)气亏虚证表现,发病时特别是后期脾气亏虚症状则更加明显,加之通过借助x线、内镜检查观察到的胃粘膜脱垂改变,应该把此病归结为脾气亏虚导致的“脏腑下垂证”讨论范畴。补中益气汤既补气健脾,又能升提中气,使下脱、下垂之症自复其位,临床加减治疗胃粘膜脱垂症取得了良好疗效。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胃粘膜脱垂症治疗

1前言

胃粘膜脱垂症作为西医病症名词,祖国医学历来鲜见特异性的名词对其进行概括和描述,但从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出发,应属“脏腑下垂”证的讨论范畴。故治疗方面应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大法。笔者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胃粘膜脱垂症10余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探讨如下。

2一般资料

临床治疗胃粘膜脱垂症患者共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方面,40-60岁患者11例,60岁以上2例;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病史者10例,无典型慢性病史者3例。上述患者全部行x线钡餐检查确诊,胃镜检查阳性者5例。根据患者具体四诊资料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治疗,患者痊愈(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阴性)9例,好转(症状减轻、影像学检查阳性)4例,总有效率100%。

3典型病例

患者高某,男,51岁,素有慢性胃病史20余年,自诉曾服用中药汤剂100余付未愈。有吸烟不良嗜好30余年。平时不敢过于劳累,饮食过于生冷或者饮酒过量往往容易导致胃病复发而疼痛不已。患者2007年因饮食不慎再次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同时伴泄泻,至我市西医院就诊,经x线钡餐透视、生化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症,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保守起见,希望采用中医药治疗,遂转来我院就诊。症见神志清,精神萎靡,疲乏无力,语声低微,纳呆不饥,时有呕恶,舌淡,苔白,脉细弱,查体见平卧,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眼窝稍塌陷,上腹按痛,四肢活动可。

患者属急性发病期,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予西药治疗缓解症状,静脉补液补充电解质,口服药物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减轻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嘱患者以稀粥为食,少量多餐,尽量保持左侧卧位。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浑身乏力,纳呆不饥,面色萎黄,腹痛绵绵,舌脉像同前。中医治疗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法,方取补中益气汤加减:红参10g,白术15g,黄芪15g,陈皮15g,当归15g,升麻15g,柴胡10g,甘草10g,茯苓15g,桔梗10g,砂仁6g(后入),山药15g,苡米15g,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枚,生姜3片。方中红参、白术、黄芪、茯苓、苡米、山药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主药,升麻、柴胡、桔梗佐助脾气升提固摄,酌以陈皮、砂仁使气机升降有序,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兼以固表,白芍合当归补血活血,以助气生,大枣、生姜和中,甘草益气调和诸药。因虚不受补,方中药物剂量偏小。患者服用上述方剂3付后,病情明显好转,自述半夜饥饿难耐,吃了3个馒头才得以缓解,续服3付,症状全部消失,复查x线钡餐未发现胃粘膜脱垂像。本想再以上方制成丸剂巩固治疗,但患者因经济条件限制未行。后追踪调查,患者至今未出现病情反复情况。

4分析讨论

胃粘膜脱垂症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粘膜经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临床表现为以不规则上腹痛、呕吐、上消化道出血为特征的胃粘膜病变。按其病因可分为:①原发性:为高度活动的胃粘膜及先天性胃粘膜肥大。②继发性: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如急、慢性胃炎、溃疡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低蛋白血症所引起的粘膜下层水肿所致。恶性如白血病等引起粘膜和粘膜下层肿瘤细胞浸润等所致。本病好发于30—60岁的成年人,男女比例为(2.5—3):1[1]。病理实质是由于胃窦粘膜下结缔组织较松或粘膜肌层功能不良导致的胃窦粘膜皱襞活动度过大和活跃的胃窦推进蠕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内镜检查价值有限,确诊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典型病例在十二指肠球底部见有凹陷缺损呈“伞状”、“蕈状”或“菜花样”,有时也可呈蜂窝状或分叶状[2]。本病发作时,内科治疗包括注意饮食,服解痉止痛药、碱性药物等,但效果常不显著,如患者有幽门梗阻、反复大出血、怀疑癌变等可考虑外科治疗,将冗长的胃粘膜切除或作幽门成型术、胃部分切除术等[3]。

大多中医医家都把此病归为“胃脘痛”、“反胃”、“痞满”等范畴[4]。但现代辅助检查工具在很多方面弥补了祖国传统医学体检方法的缺陷和不足,就胃粘膜脱垂症来说,古人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不可能直观地观察到胃粘膜脱垂、水肿等病理改变,而单纯依靠表面症状和体征把其笼统地归结为“胃脘痛”、“反胃”、“痞满”等范畴。笔者认为,胃粘膜脱垂症患者大多具有慢性胃病史,平时就具有腹痛绵绵、纳呆不饥、体倦乏力、拒食生冷甚至腹泻便溏等典型脾(阳)气亏虚证表现,发病时特别是后期脾气亏虚症状则更加明显,加上我们肉眼借助x线、内镜检查观察到的胃粘膜脱垂改变,应该把此症归结为脾气亏虚导致的“脏腑下垂证”讨论范畴更为贴切。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医家李东垣的《脾胃论》,是李东垣根据《素问》“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的方剂,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8味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其配伍特点是升提药与补气药同用,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人参、黄芪升举清阳为使。《本草纲目》: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症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症自复其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具有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兴奋子宫、增强心肌收缩力、影响消化液分泌、促进代谢、抗肿瘤、抗突变、提高细胞免疫等多项功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5]。

参考文献

[1]林三仁.实用临床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30-331.

[2]付春梅.老年消化内科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99.

[3]黄象谦,吕宗舜.消化科典型病例精编[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82.

[4]杨春波.现代中医消化病学[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2007:210.

[5]李洪功.补中益气汤变法新用[J].河北中医,2004,26(7):52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