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孕妇孕期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健康教育对孕妇孕期的意义

顾晓青

顾晓青(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卫生服务中心西渡分中心妇科201401)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369-02

【摘要】目的评价孕产妇采用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方法5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围生期保健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健康教育措施。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顺产率和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顺产率为68.00%(17例);对照组顺产率为40.00%(10例),差异有显著性(χ2=3.9452,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7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24.00%,具有显著差异(χ2=13.5200,P<0.01,见表1)。结论对孕产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有明显效果,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孕产妇健康教育满意度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我们既要重视生物因素对孕妇的影响,更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孕妇的影响。2008年5月~2009年5月笔者对25例孕产妇进行了孕期健康教育,并与未采取健康教育组做了一个比较,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孕产妇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初产妇患者方可入选;②年龄18-40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肝肾等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②患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或者依从性差者。观察组年龄(25.2±3.6)岁;对照组年龄(24.9±4.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围生期保健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保健检查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采用参与、互动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孕期保健、孕期营养、孕产期心理卫生、孕期口腔保健、胎教、分娩知识、产褥期保健和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孕20周后每4周来院接受健康教育讲座1次;孕28周时每2周来院接受健康教育1次;36周后每周来院接受健康教育讲座1次,直至分娩;临产时由责任护士陪伴与助产士共同对其给予生理、心理上的帮助,解除产妇在产时及产后的顾虑及恐惧心理。

1.3评价方法采用李克特量问卷调查表对研究中工作人员服务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即分别对5级态度“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赋予“5,4,3,2,1”的值。让被访者打分,或直接在相应位置打勾或划圈。满意率的计算公式:满意率=(很满意+满意)/(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顺产率为68.00%(17例),剖腹产率为32.00%(8例);对照组顺产率为40.00%(10例),剖腹产率为60.00%(15例),差异显著(χ2=3.9452,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7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24.00%,具有显著差异(χ2=13.5200,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n(%)

Tab.1TheComparisonofthesatisfactionratebetweenthetwogroupsn(%)

3讨论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观察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参加过健康教育培训的孕妇要求剖腹产要少于未参加过孕妇健康教育培训的对照组。推测可能[1~2]是孕妇健康教育能提高孕妇围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这样也就提高了孕妇顺产率,达到了促进优生优育的积极作用。

笔者在研究中(见表1)发现观察组孕产妇的主观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孕产妇有健康教育的需求。推测原因[3~6]可能是初次怀孕的孕产妇缺乏对怀孕和分娩的直接体验,情绪不安,对妊娠既喜又惊,而且有关妊娠、孕期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分娩及产褥期保健知识多数来自长辈、朋友、同事、书本或社会媒体,往往不够全面和专业,使她们对围产期的知识一知半解,因此主观上有健康教育的需求;而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产前对孕妇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零距离交流,随时解决孕妇现存的问题,使孕妇学到很多生儿育儿及预防并发症的知识,使孕妇相信医院、相信护士;孕妇产前掌握育儿及产后康复知识,可变被动为主动,解除产后的恐惧心理,有利于预防产后并发症及对育儿恐惧的心理状态,进一步促进母婴健康。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组对孕产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有明显效果,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叶瑞容,利初梅,刘宝珍.住院孕产妇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401.

[2]栾红,姜红,张芳.产妇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3,9(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