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数据生产DEM方法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多源数据生产DEM方法探索

唐艳

身份证号码:65010819821016XXXX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被广泛应用于各方面的DEM数据是将来基础测绘不可缺少的数字产品之一。DEM数据的生产方法有很多,但如何高效开展大面积的DEM生产,并合理利用多种原始资料,需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利用DLG数据生产DEM数据的方法进行DEM数据生产,生成的DEM数据利用实测地面数据对其进行质量检测与精度评价。结果表明,生产的DEM数据可以将研究区内的河流、堤坝、山地、居民地等地貌信息较好的表现出来,符合数字测绘成果规范要求。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线画图

利用既有的数字地形图(DLG)制作生产DEM相比于其他生产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此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利用历史DLG数据优化正射影像的方法,成功利用DLG数据高效生产出了DEM产品。归纳DLG生产DEM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等高线内插直接形成DEM;特征点作为参考点生成TIN,最后形成DEM。使用等高线内插方法缺点在于临近点的集合以及权重难以选择定义,TIN可以适应各种数据分布情况,但仅利用等高线上的参考点生成DEM数据测区内一些特征地物表现不明显。有一种新的方法进行DEM数据生产,首先利用等高线、高程点综合信息数据生成TIN,然后利用补充的特征地物数据生成修改TIN,最终得到DEM数据产品,最后利用实测地面数据对其进行质量检测与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制作生产的1:10000DEM数据不仅对测区内地貌信息反应准确,而且对水系、坝址、道路等特征地物信息表现准确。

一、概况与数据处理

1、研究区概况。该洪区1∶10000地形图,采用大地坐标系验区内包含了山地、水系、道路、堤坝、居民地等地貌信息,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2、数据处理。将测区地形图地类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提取参与生产DEM的源数据。源数据主要包括高程点、等高线、河流湖泊、堤坝、道路等信息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分别转为shp格式并保留其高程数值属性。高程点统一整理为点要素,等高线、水面线、道路、堤坝轮廓线统一为线要素,所有要素分别赋予高程信息属性。检查shp数据,剔除高程异常点,删除等高线转化后存在的异常段,考虑等高线的拓扑关系,避免等高线交叉重合或者缺少属性信息引起的错误。

二、技术方法

1、TIN制作与优化。利用高程点、等高线等数据资料创建TIN数据,将高程属性作为height_field信息进行TIN生成,生产的TIN是对研究区内地形起伏趋势的大体反应。生成的DEM能将研究区内山地、平原等地貌特点较好的反应在影像中。将提取的河流、道路堤坝等shp数据赋予高程信息插入工程中,修改TIN,使得生成TIN数据与真实地形匹配程度进一步提高。利用TIN编辑器调整局部地区三角网,通过添加删除TIN点、线,修改TIN数据区等操作调整TIN。可以使研究区内的堤坝、河流等地貌信息轮廓清晰的反应在图形中。

2、TIN生产DEM。在DEM数据生产的众多原始资料中,其坐标系统多种多样,近几年开展的大量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其坐标系统为当地政府规定的地方坐标系。为了减少因坐标系统之间的不同所引起的误差,必须将这些原始资料进行重新投影,转化为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规定坐标系,且中央子午线严格按照分带设置开展DEM数据的生产工作。实验证明,DEM精度主要取决于原始采用数据的密度,原始数据相同,不同的内插方法对其精度无显著影响。由于研究去内地物丰富,因此选择自然邻域法插值,输出数据结果相比线性插值,平滑度更好。根据规范要求生成DEM数据,栅格输出过程中通过对采样距离的设置,格网尺寸为2.5m×2.5m符合1∶10000DEM数据规范要求。利用栅格数据生产DEM产品,设置投影坐标信息,对生成的DEM影像数据进行精度检验。

3、采用DLG数据生产DEM数据时,将DLG地貌层数据提取出来。针对不同地貌区域,选择合适的数学内插方法进行精细化DEM生产。对于地形连续完整、等高线信息丰富的山地区域,采用不规则三角网(TIN)内插算法;对于等高线信息稀少的平坦地区或地形破碎地区,可灵活采用不同的内插算法,如基于距离变化的栅格插值法、基于地形特征的栅格插值法等。进行精细化DEM生产时,为了详细表达局部细化特征,须采集特征点、特征线。特征线之间不能交叉,特征线与DEM点不能相互矛盾;对于带状构造物,依比例尺双线堤,应按双特征线采集上端两侧堤顶和下端两侧堤脚线;大面积的静止水域需采集特征面,根据相邻等高线或高程点估读其高程并赋值。

4、采用空三加密结果生产DEM数据时,单模型匹配的结果是DSM数据,须在立体模式下,针对立交桥、桥梁、居民地等人工地物范围,将DEM编辑至地面或水面。植被茂密的山区须根据立体测量出的植被高度,将DEM编辑至地表。由于数据源较多、作业范围较大,且成果数据不一致,这就会带来大量的数据接边工作,包括换带图幅之间的接边,DEM经接边检查后,当同名点接边差在限差以内时,取平均值并以此替代同名点的高程值,并要严格控制有效DEM范围。有些静止水面的面积较大,涉及图幅和范围较广,高程值应取其常水位高程,保证该水面高程值的一致。流动水域内的DEM高程应自上而下平缓过渡,且与周围地形高程之间的关系正确合理。在编辑DEM数据时,采用DEM软件,DEM数据直接套合DLG数据,分色显示后,供作业员编辑、修改局部DEM数据,使DEM成果返生的等高线与DLG数据严格套合。采用DEM软件,结合DLG数据的静止水面边线数据和其附近的高程信息,可以将静止水面区域DEM数据做下降处理,使之满足规范要求.

5、精度验证与质量检查

为了评价DEM产品精度,该研究测绘局有关规定,以现有标准地形图为基准,选取检验点,其中边缘地区,中间区域,包括平地、高山、水边线、道路、堤坝五组验证点,每组10个检验点。计算数据的均方根误差等参数,结果可以大体反应出DEM数据的精度如表。

通过对表得出结论:

1)生成的DEM数据符合数字测绘成果规范要求。

2)生成数据平地、水面匹配程度相对于山地更准确。研究另一种检验方法是将DEM数据与等高线、河流、坝址等地物信息进行镶嵌叠加,人工进行判断与检查。生产的DEM数据可以将研究区内的河流、堤坝、山地、居民地等地貌信息较好的表现出来。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DEM数据在测绘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解决DEM与实际地貌不符合的问题,由于制作的DEM基于实际测量的地形图生成,所以在与实际地形图对比过程中出现不套合的几率相对很低。

2)解决湖面、水面、道路信息与DEM表达不合逻辑的问题。在调整TIN过程中,利用实测河流、湖泊、道路shp数据调整三角网构网,强制约束河流、湖泊、道路边界,提高了DEM与实际地物的匹配程度。

3)节约生产成本。充分利用已有地形图资料进行数据生产,避免了资源浪费的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

利用已有地形图数据进行产品制作生产,实践证明研究方法高效可行,产品质量生产符合数字测绘成果规范要求,不仅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成本低速率快。可以在以后的计划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虞继进.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与应用[J].现代测绘,2013(3):33-36.

[2]汤竞煌,张望.一种利用历史DLG数据辅助优化数字正射影像镶嵌线生成的方法[J].测绘通报,2016(8).

[3]戴腾,周汉华,陈庆,等.利用DLG数据高效高质量生成DEM的方法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4(4):66-68.

作者简介:

唐艳,女,(1982.10—),籍贯四川,毕业于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测绘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