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混凝土外观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T梁混凝土外观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高兆雄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364100

摘要:以在建的海西高速公路预应力T梁施工为工程实例,分析了预应力T形梁施工中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从地材、外加剂配方、脱模剂和振捣方式提出了改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T形梁施工中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问题。

关键词:T梁;外观质量;混凝土;含气量

引言

桥梁混凝土施工要求“内实外光、赏心悦目”,而实际T粱混凝土表面易产生蜂窝、麻面、气泡等外观质量问题,尤其是T粱马蹄部分,外观质量问题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混凝土内在的缺陷,同时外观质量也是混凝土具备良好耐久性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高速公路前期预制T梁外观质量情况,从几方面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试验分析,择优选择方案落实到施工现场,T梁外观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1、工程概况

福建省高速公路网某合同段全长7.935公里,其中主线桥梁3998.6m/8座,梁片1162片(包括40mT梁575片,35mT梁20片,30mT梁510片,20mT梁25片,20m空心板梁32片),为确保梁片施工保质保量完成,我部积极查找及分析T梁外观问题并作出相应措施。

2、试验配合比

2.1、试验室通过配合比设计,并通过大量的试配调整,选用如下配合比:

水胶比:0.33,砂率:39%,石比例:20%:80%,设计容重:2430Kg/m³

水泥:炼石P.O52.5

细集料:闽江河砂,细度模数2.7,级配良好,含泥量1.6%

粗集料:粒型较好,针片状含量低,两档碎石按80:20掺配级配良好

水:自来水

外加剂:石家庄市长安育才建材有限公司,GK-3000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缓凝型)

2.2、试验方法及措施

①、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成型试件表面气泡分析,采用NELD-BS610硬化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分析仪,并通过专业软件获取气泡的大小、面积、比例等统计数据。

②、按传统方法成型混凝土试件,并做相应的气泡分析和混凝土含气量试验。

③、根据2获得的结果,调整外加剂配方(两种方案,即外加剂配方方案1,外加剂配方方案2),改变含气量,并选用消泡工艺。具体方法,S:人工插捣,两层成型,每层25次/层;Z:机械震动,两层成型,震动40s;SX:人工插捣脱模剂处理试模,两层成型,每层25次/层;ZX:机械震动脱模剂处理试模,两层成型,震动40s..

图一:传统方案图二:外加剂配方方案1图二:外加剂配方方案2

图五数据分析:气泡大小、数量及所占比例

3、根据混凝土外观气泡图数据分析

使用新模具和采用脱模剂处理后模具,表面气泡直径及数量明显降低,脱模剂质量对外观影响较大。

脱模剂处理后可明显降低1-2mm、2-3mm直径的气泡。例图1-S、1-SX对比,前者使用普通脱模剂气泡数量分别为39个、8个,后者使用脱模剂处理后气泡数量分别为8个、3个。

人工插捣≥3mm气泡偏多,机械震动此类气泡很少或无;根据试验数据表明,机械震动时(避免过振),分两层填料和适当延长震动时间可明显降低气泡数量。

4、混凝土状态分析

4.1、混凝土含气量对表面气泡影响

当混凝土含气量在2.9%、3.1%(图二、图三)时,混凝土柔软度高、和易性好、粘度较低,利于表面气泡排出。含气量2.2%时(如图一),混凝土粘度较大,浆体粘度高,反而不利于气泡排出。故混凝土需要在满足容重及强度情况下,宜合适引气,不同的配合比适宜引气量不应相同,应由试验获得。

4.2、混凝土塌落度

混凝土保坍时间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合理控制混凝土坍损,不宜保坍过长和坍损过大。根据外加剂产品本身性能,推测现场用河砂可能存在问题,在机械搅拌状态下部分颗粒破碎成粉或泥,在早期会吸附较大量减水剂,不利于现场控制。

4.3、外观影响因素对混凝土入模状态影响

混凝土入模状态对外观影响因素较大,1-3mm不规则泡一般为气泡带入产生,多为混凝土粘度过大不利气泡排出造成;3-5mm较规则的椭圆形泡多为水泡,生产时应注意总用水量控制以及现场严禁二次加水;不小于5mm气泡多为施工工艺(人工震动棒或附着震动器的频率、间距,震动时间,模具结构等)产生的影响。

5、结论

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通过减水剂对混凝土含气量调整,最佳含气量约在2.5-3.2%之间,通过外加剂控制,引入对混凝土有宜的微小气泡,消除大的有害气泡,对不同配合比确定最佳混凝土含气量。含气量过高容易造成混凝土内部气量过大,振捣过程中积聚成大气泡,易造成外观气泡多;过低则混凝土粘度大,单方面提高掺量,不能改善混凝土浆体粘度

集料级配,粗集料掺配比例,细集料砂率是否合理。调整粗集料掺配比例,尽可能降低集料空隙率,保证集料填充密实,避免在混凝土中形成由于集料架空,而浆体填充不够形成的较大气泡。

混凝土状态要求,混凝土和易良性,初始扩展度需大于500mm,扩展度1小时后达到450mm以上,混凝土浆体粘度合适,对骨料包裹性好。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应分层布料,分层振捣。分层的厚度以不大于50cm为宜。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捣,避免出现的欠振、漏振和超振现象。

夏季施工模板表面温度太高,宜适当降温处理,内外部水化过程不一致容易造成蜂窝麻面。

参考文献:

[1]庞波.混凝土外观质量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J].西部交通科技,2018(03):26-28.

[2]赵筠.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J].混凝土,2003(6):9-17.

[3]薛锋.探析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及预控措施[J].四川水泥,2018(02):325.

[4]胡世春.预应力T梁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原因及改进[J].山西建筑,2009,35(11):131-132.

[5]雍本.特种混凝土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王伟.40米T梁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3.

[7]冯乃谦.流动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