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研究

孙一超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理;风险评估

一、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

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首要目标,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必须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乘车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通过对运营中潜在的危害进行持续有效的识别、分析、评价、衡量、控制,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并根据风险的级别,选择适合的方式和措施进行控制,达到降低风险的目标,从而将运营事故中的人员伤亡、运营中断等风险消除或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一)风险管理组织?

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做出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需要有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根据组织架构不同的工作职责,对风险做出全过程管控。另外通过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可有效地管理运营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风险,确保运营安全。?

1.风险控制委员会。为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①制定公司风险管理相关政策,确定公司适用的风险矩阵;②监管风险控制系统运作,批准新风险、更新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监控现存风险;③讨论批准R1、R2风险减轻控制措施。?

2.风险检讨委员会。为风险检讨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包括:①监管相应部门风险控制工作,如控制措施实施;②按不同时间间隔检讨确认相应风险;③检讨确认控制措施有效性及充分性;④更新部门提交的风险记录。?

3.部门风险管控员。为各部门风险管理直接责任人,主要职责包括:①根据公司安全风险政策,在本部门范围内组织识别、评估,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减轻控制措施;②对识别出的风险及减轻控制措施,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汇报审批;③实施风险控制委员会批准的风险缓解控制措施;④根据风险检讨委员会要求,审查检讨本部门管理的风险。?

(二)风险管理原则?

风险管理一般采用ALARP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即任何风险都不可能通过缓解措施来彻底消除。风险水平越低,要进一步降低就越困难,且会导致成本呈指数曲线上升,缓解风险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根据ALARP原则,在风险和缓解投入成本之间进行折衷以确定风险的可接受性。一般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风险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①R1级,高风险,除特殊情况外必须采取缓解措施予以消除或降低的风险;②R2级,通过风险缓解措施必须予以降低的风险;③R3级,可容忍的风险,通过缓解成本可进一步降低的风险;④R4级,可接受的风险,但需要进行风险的检讨监控。?

对于R2和R3级风险,根据ALAPR原则,需对风险大小和降低风险所投入的成本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三)风险管理过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风险检讨等。?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在潜在的危害发生前,通过各种方法系统全面地就可能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有效地辨识,并分析其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工作的起点,只有将运营中存在的风险识别出之后,才有可能主动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有效地管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风险识别,就是找出运营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危险源及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必要条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风险可以从以下类别进行识别:①行车类。如列车脱轨、追尾、挤岔、车门未关闭、受弓网故障、错开车门、列车冒进、夹人夹物、动车、擅入轨行区等。行车类风险是轨道交通行业最主要的风险,在风险识别时需要重点关注;②非行车类。乘客自动扶梯受伤、乘客楼梯或地面摔伤、车站大客流拥挤受伤等;③职业伤害。工作中发生碰撞或撞擊、高空坠落、触电、夹伤、砸伤、辐射、高温或低温、噪声超限等;④火灾。列车火灾、隧道火灾、控制中心火灾、车站火灾、车辆段火灾等;⑤恐怖事件。劫持、爆炸、纵火、毒气等;⑥治安事件。故意破坏设施、打架、盗窃等;⑦恶劣天气。暴雨、雷击、地震、台风等。?

风险识别可以通过专家判断、自由讨论、工作危害分析、危害及其操作性能研究、故障模式影响及其重要性分析、安全审计、技术调查、事故审查、故障树分析、安全检查,或事故/事件/幸免事件报告等各种方法,对包括乘客、公众、公司员工和/或承包商员工危害的风险进行识别,识别出的风险报风险控制委员会进行讨论审批,批准后登记进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控。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概率)进行量化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风险评估最常用的工具是风险矩阵,风险矩阵通过综合考虑风险发生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两方面因素,来确定风险的等级。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风险等级一般以发生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运营服务中断的时间进行分级,分为灾难性、重大、危机、严重、轻微、极轻微、微不足道等7级。风险概率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分为每周发生、每月发生、每年发生、十年、百年发生、不大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等7种概率。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被识别出的风险经风险评估并确认风险级别后,风险管控员根据风险的特点提出缓解风险的措施和方法,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对于R1、R2级别的风险,缓解控制措施需经风险控制委员会讨论批准后进行实施,并对风险缓解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相关风险缓解措施及其审批实施结果记录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以备风险检讨、风险管理决策使用。?

4.风险检讨?

风险检讨是指对已识别管控的风险等级、风险缓解控制措施等内容进行定期审查检讨,以便确定风险等级及控制措施在当前环境下的适用性。对于风险级别为R1或R2的风险,每6个月进行1次检讨;R3等级的风险每年进行1次检讨;R4等级的风险每2年进行1次检讨。风险检讨的范围包括:是否有更先进的知识和数据支持新控制措施的产生;已建立良好做法的标准是否过时,技术改进能否带来更高的标准;对于涉及多名风险管控员的风险,所有危害管控员需将定期检讨结果发放给风险管控员牵头人。风险检讨过程及检讨结果记录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以便有效跟踪。?

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中管理企业所有类别风险的系统,可实现风险管理过程电子化管理。它提供一个系统化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能够全面管控整个企业相关的风险,并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做出总体影响分析和最终决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如下:①风险登记。增加新识别的风险,查询已登记的风险,修改未提交批准的风险。风险信息输入后自动生成风险等级,并向风险跟进人发送通知,进行相关事项填报;②风险控制。建立或更新风险控制人员、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确认信息;③风险检讨。对于需要定期检讨的风险,系统自动生成风险检讨表,并自动发送邮件至风险检讨人。风险检讨对风险措施及状态进行更新,批量发送检讨邮件,并批量进行风险检讨后的数据更新;④风险报告。系统提供风险摘要报表、风险登记册、风险管理指数报表及风险动态报表等多维度报表给风险管理人员做决策使用;⑤系统管理。进行风险类别设置和角色权限设置、创建修改用户帐户、设置系统参数等。

三、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作为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公众交通服务提供者,风险管理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风险管理ALARP原则,以及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检讨等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风险全方面全过程的追踪管控,可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昊.北京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

[2]候晓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预控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