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

邓京瑜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中心幼儿园528000

摘要: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言传身教者,其行为活动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认知和教育认知,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也直接决定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幼儿接受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甚至对幼儿以后的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心理健康影响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适应学校生活作准备。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1)躯体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可见,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才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最佳标准。幼年时期接受的教养方式、教育环境、教师素养、教师心理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影响甚大。

作为言传身教的幼儿教师,要时刻保持豁达的胸襟,保持和谐的人家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情等,以便给幼儿们做好榜样作用。

一、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可见,心理健康对于人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于幼儿园教师,也同样至关重要。

作为幼儿园教师,不仅要肩负起幼儿教育的重大责任,还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安全教育、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培养,不仅要事无巨细地对幼儿进行管束的同时做好循序渐进的教育。有的时候还要面对家长的质疑和不理解,再加上幼儿园虐待儿童事件的频繁曝光,饮食安全等的负面事件的报道,也是一次次地让广大无辜的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付出的有责任感的幼儿园教师躺着中枪,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

幼儿教师身为教师,但前提首先是一个人,是人,都会有情绪,都有正常的喜怒哀乐,每个人的情绪都应该有一个正常的、合理的、正确的发泄渠道,幼儿园的教师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长久地处于一种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之下,时间越久,爆发力将越强,杀伤力也将越大,就如同火山的爆发一样。当一个人负面的情绪积压得越久,就会产生心理疾病,会变得脾气暴躁,阴暗、狭隘、自私,甚至是卑劣、伤害他人等。这也就是为何有些幼儿园老师会虐待幼儿的主要原因,他们把积压的负面情绪全部投射和强加到无辜的幼儿身上。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压力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与疏导,势必会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

3-6岁,是幼儿学习建立最基本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期,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3-6岁的幼儿,尚且处于学习阶段,幼儿园的老师怎么教,幼儿便怎么学,幼儿并没有能力辨别教师行为的正确与否,只会猴子学样般地跟着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在教授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上往往都是豁达的,是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的,对待幼儿和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的,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能及时地处理好与同事、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老师相应地传授给幼儿的也是积极生活的态度、豁达的胸襟、与人为善的品行,会让幼儿感觉到爱与被爱的温暖的呵护。相反地如果幼儿教师心理出现问题,幼儿教师不耐烦的情绪、语言的冷暴力等,传递给幼儿的就是不被爱的、被嫌弃的、讨厌的、痛苦的感受。心理不健康的老师,本身就是内心缺少爱,缺少温暖,无法把控自己并且爱匮乏的人,又如何指望这样的老师能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呢?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往往会是自卑的、胆怯的、懦弱的、狭隘的、自私的、卑劣的、无道德底线的学生。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培养出来的往往会是性格开朗,自信满满,阳光活泼、爱说爱笑、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身心健康的幼儿。

三、幼儿园老师健康心理养成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是评价一个幼儿园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指标,为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幼儿心理健康,必须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幼儿园要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小组,对于有工作态度不积极、情绪消极的、工作压力大的,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幼儿园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心理解压疏导,帮助幼儿园教师及时地调节身心压力,释放负面情绪。幼儿园教师队伍良性发展壮大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石,幼儿园教师积极阳光的心态,才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根本。

2.幼儿园要不定期地组织心理健康课的培训,让幼儿园的老师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职责,对待自己的工作压力,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有效的健康心理养成方法以及处理情绪正确的疏通方式。

3.定期地组织工作交流活动。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最大的来源还是源于工作,工作上的力不从心、工作关系的处理不当、工作能力的欠缺等,都是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的源头。因此幼儿园要不定期组织老师们进行工作交流,互相学习、群策群力、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只有从源头上帮助教师们解决问题,提升专业能力,才能让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帮助教师们有效地解决心理压力问题。

总之,幼儿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只偏重某个方面诸如智力的发展这样的片面教育是不可取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是每个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为帮助幼儿适应学校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幼儿们充分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懂得尊重、理解与包容他人;热爱生活,喜欢与人交往,处事积极乐观;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等,这是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幼儿教师传授给幼儿最好的教育知识。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幼儿心灵的播种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赢得幼儿的尊重和信任。

参考文献

[1]宋寒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秦奕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史滋福陈小异张庆林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广东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6,(10)。

[4]杨思亮何苗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结构模型的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5]余艳柯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J].教育导刊,2002年,22期。

[6]刘亭陈朴曾彬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Z1期。

[7]周喜华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幼儿教育,2007年,18期。

[8]朱芬兰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J].教育革新,2004年,03期。

[9]张军玲浅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调适[J].教育革新,2011年,09期。

[10]郑立平马爱顺教师心理健康:一个应引起关注的问题[J].青年教师,2005年,05期。

[11]梁汝权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J].西江教育论丛,200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