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空白处与文本对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8
/ 2

从创作空白处与文本对话

毛瑞晶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五中学7372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被挤压的思维时间释放出来,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感悟,主动探索,促成新的认知的生成。这种空白艺术的运用,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激活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语文教学实处蕴虚,虚处含实,虚实相生,形成悠远的意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运用空白艺术,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空白文本对话

对于阅读教学,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些“艺术空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心理质量、理解能力,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一、评析文中重点段落,体味文意,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对于阅读文本,教师要开展针对性的重点段落评析活动,让学生在充分体会文意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体现个性化阅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求。例如,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往往在人物形象描写中,寄寓作品的深层含义及深远的文旨,教师可利用文章的重点段落,充分挖掘体现作品内核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反复阅读,重点评析,深刻了解人物形象的潜在内涵,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为课后阅读分析活动提供认知基础。以小说《孔乙己》阅读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体味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首先让学生通读全篇,然后分组交流以下问题:“孔乙己这个特别的名字是怎样来的?该人物形象你认为有什么特殊之处?文中‘站着喝酒’与‘穿长衫’有什么矛盾?这一矛盾揭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他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格?能不能从他的语言、行动中找出答案?”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描述。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文中的重点段落评析,引导学生体味文意。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不妨让他们再次阅读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表层总结概括出“懒惰”“偷东西”“君子固穷”等词语,深层次看,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这样学生对于作品塑造的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理解得更加深入了,留下了更加广阔的“艺术空白”。

二、抓住文中重点场景描写,体会人物形象,感悟文章内涵

对于内容较长,涉及人物较多,故事情节较复杂,场景转换较多的文章,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这些人物形象与场景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善于抓住对场景深入细致的描写,从中仔细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有助于他们准确理解文章中心。以《长征》一课为例,教材节选的四个场景,从表面看各自独立,其实互为一体,表达相同的主旨。在开展阅读训练时,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四个场景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侧重点的不同。场景一:红军过草地断粮,战士饥饿而死,但他们北上抗日的决心不改;场景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长为了不连累战友,自己爬向水塘;场景三:彭德怀忍着剧痛杀死心爱的战马来挽救饥饿战士的性命;场景四:红军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仍举行篝火晚会。通过这四个场景转换表达相同的主题,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场景描写,充分感受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有利于感悟文章内涵,在反复阅读中留下“艺术空白”,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填补情节,妙趣横生

有些文学作品结尾令人遐想,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如《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学过程中,我在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小说的结局时,提出一个问题: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命运如何?他死了吗?他是怎么死的?这里我启发学生联系上文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行去思考。这样学生想象的翅膀已展开,并各抒己见,解说这一“空白”:有的说孔乙己在冰天雪地中冻死;有的说他没钱医治,活活痛死;有的说他饿死;也有的学生说孔乙己没有死,他借钱治好了腿,后来还中了举,也像丁举人一样淫威乡里……如果作者写出了结局,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争论,就会缩小读者思考的空间,作品的余味也会降低。“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这不是很好吗?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这样的“空白”还有很多。当然,教学中要避免教学中使用“空白”艺术可能进入的误区:一是布白不宜过多。二是“空白”艺术应与前后知识体系、教学环节紧密相扣,使学生能够通过联想,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来填补“空白”。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中的留白,耐心细致地讲解和剖析不同文体中留白的实质,要让学生结合不同的留白,分析其中不同的内涵,传授给学生研读留白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中的留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为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和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荣林论初中语文文本研读中如何挖掘留白[D].东北师范大学,2014,(03)。

[2]吴志红初中语文文本研读中留白教学策略的研究[J].才智,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