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在安全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在安全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肖欢

肖欢

湖南旺旺医院湖南长沙410016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对静脉治疗患者安全状况造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中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进行静脉治疗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后,抽取出62例可进行实验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其中橙色球为对照组,紫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均录入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42%,实验组为96.77%,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针对静脉治疗患者实施护理风险防范预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防范预案;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满意度;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通过超声的辅助在患者体内将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留置,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等优势,且可以长时间的保留,可以降低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但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会对其正常生活带来不便,所以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本次研究将本院中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进行静脉治疗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后,抽取出62例可进行实验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探讨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对静脉治疗患者心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且取得良好的成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中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进行静脉治疗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后,抽取出62例可进行实验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其中橙色球为对照组,紫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均录入31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18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6-70岁,平均年龄(46.7±3.9)岁。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16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9-68岁,平均年龄(47.5±3.6)岁。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及家属均有正常认识功能,且能够配合相应的护理,在征得其同意后纳入实验。通过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包含告知留置的过程和需注意的事宜,监测生命体征等。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防范预案:

1、护士长首先应当每日对患者进行查房,一方面来说,监督科室内部的护理工作落实状况,另一方面需要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样能够有助于建立完善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医院内部与护理部门应当逐层签署安全同意书将不同的责任管理落实到人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并明确突发事件的各项紧急预案,定期在其中举行相应的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应急能力。

3、科室人员在进行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采购时,需要注重其中的质量和性能,观察其中的各个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潜在威胁。护士长应当定期对科室内的护理物品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将仪器操作放置于仪器旁,这样能够方便操作与核对和确认。

1.3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同时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静脉治疗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药品保存错误、输液外渗、液体过早悬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作为本次实验的数据处理软件。本次实验期间,t值用于检验文中患者的年龄信息数据计量资料,X2值应用于检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以P<0.05说明实验结果中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3讨论

静脉用药是现代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方案,而静脉治疗期间不良静脉用药事件的预防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护理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3]。而护理风险防范预案方案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住院条件为患者制定一个方案性较强的系统化护理操作,具有较为明确的标准化护理流程。

强化护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安全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消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避免风险发生[4]。而随着近年来输液技术的不断转变,现代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也在不断变化,这也增大了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所以做好患者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处理,是保证患者在接受静脉治疗时效果良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的重要方式[5]。所以想规避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就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引导护理人员不断转变思想,以达到优化的安全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针对静脉治疗患者实施护理风险防范预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魏静.舒适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围置管期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10):145-146.

[2]李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渗血的原因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9(10):198-199.

[3]叶美妹.预防性护理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后静脉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4):131-132.

[4]丁小菊,王媛.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用于病房安全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0):152.

[5]陈丽琴.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在安全护理中的作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03):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