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于丽洋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5例院前急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应用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急救出错率、院前死亡率以及院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的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4个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应用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可减少急救出错率及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院前急救;责任制全程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240-02

随着意外事故及突发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使院前急救对挽救伤者、患者生命发挥日益重要作用[1]。院前急救能够在病伤者出现生命危机时,及时赶到现场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帮助患者稳定病情,缩短病发至医院的治疗时间,为患者的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2]。本研究就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在其中的运用,取得可观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开展院前急救的15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77例患者中男49例,女28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85±5.71)岁,损伤程度为:颅脑损伤15例,器脏损伤19例,骨折35例,其他创伤8例;实验组78例患者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6.53±5.82)岁,损伤程度为:颅脑损伤18例,器脏损伤17例,骨折33例,其他创伤10例;比较两组的性别及年龄等基线资料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本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在院前急救护士交接后,根据患者病情通知有关科室医护人员做好输液、输血、影像学检查、急救手术等措施,注意维持患者呼吸通畅。而实验者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责任者全程护理,具体内容为:①急救调度: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实施方案,明确急救岗位工作职责及人员配置,实行组间急救人员轮班制度。接到急救电话后对患者的病发地、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调度相关层次护理人员。②现场急救: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平稳移动到安全区域,观测患者呼吸、瞳孔、脉搏等体征情况,迅速判断病情后开展相应的现场急救措施,包括建立静脉通道、包扎止血、供氧、骨折固定、心肺复苏等,稳定患者病情缓解病症。③运转监测:待患者病情趋向稳定或好转后,将患者以舒适、安全的体位运送至医院。④院内救治:在患者到达院内进行急救后,院前急救人员及时向院内医院人员讲述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因、已采取的措施等相关情况,在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时主动缓解患者不安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做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x-±s),用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P<0.05说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出错率、院前死亡率、院内死亡率对比

对照组的急救出错率9例(11.68%)、院前死亡率6例(7.79%)、院内死亡率4例(5.19%),而实验组的分别为3例(3.84%)、2例(2.56%)、1例(1.28%);实验组的急救出错、院前死亡及院内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的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评分分别为(7.85±0.45)分、(7.69±0.63)分、(8.04±0.49)分、(8.16±0.37)分,而实验组的分别为(9.29±0.37)分、(8.97±0.71)分、(9.16±0.26)分、(9.44±0.42)分;实验组的4个维度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数是因意外伤害或身体不适突然发病,使病情较为危机,且患者或患者家属容易产生不安、恐惧心理引起慌乱,增加院前急救人员的工作和心理负担[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急救出错率、院前死亡率和院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责任制护理模式能减少患者从病发至入院的急救出错几率,降低院前、院内死亡率。分析原因可能是: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由急救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使院前急救、运转监测、院内治疗实现无缝衔接,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服务,并落实急救岗位工作职责,使每一位急救护理人员在各自岗位上互相配合,提高院前急救质量[4]。在运转途中增加对患者病情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急救措施,并与院内救治人员实现有效交接,减少患者等待急救时间。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4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分析原因可能是:传统的护理模式分离院前急救及转运监护、院内急救环节,使各个环节间需要反复交接,容易延长患者急救时间而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不安全感,导致患者和家属情绪波动较大增加护理难度。而责任制护理模式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全程注重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和家属排解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5]。

综上所述,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在院前急救中可发挥积极的应用效果,降低患者的急救死亡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研究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淑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70-72.

[2]李艳,马艳霞.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19):45-46.

[3]杨玉凤,黄爱龙.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5):172-176.

[4]周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210-211.

[5]孔月华.人性化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5):58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