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陈小容1李大奇1(通讯作者)操军2况利2王我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重庆401331)

(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重庆400016)

【摘要】目的:探究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孕周≥28周的孕妇进行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检出率为16.17%。产后抑郁症组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评分低于非抑郁症的产妇(P<0.05),EPQ总分和N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非抑郁症的产妇(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与患者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相关,早期识别产前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和降低疾病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社会支持;人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186-02

产后抑郁症(PPD)是发生在产褥期的一种情感障碍,几乎有10%~20%的女性会受此病的影响[1]。产后抑郁症对母亲的身心健康和婴儿的发育以及母婴间的关系均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妊娠期妇女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情绪状况进行随访评估,探寻与产后抑郁症相关的预警因素,为PPD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孕周≥28周的孕妇进行追踪随访和纵向调查。

1.2调查工具

采用自定义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1.3调查方法

对孕妇进行产前量表的调查,将EPDS评分≥13分的产妇作为抑郁筛查阳性人群,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TR)轴I障碍结构式访谈患者版(SCID-I/P)对其进行抑郁症诊断。

1.4统计方法

采用SPA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t检验、单因素χ2检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一般情况分析

本研究产前共完成调查408名孕妇,在产后42天进行产后随访评估的产妇有371人,问卷调查的有效完成率为90.93%。其中抑郁症产妇有60例(16.17%)。

产后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相比,二者在文化程度、工作情况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产后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一般情况比较

*P<0.05

2.2产后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社会支持的比较

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评分低于非抑郁症的产妇(P<0.05)。详见表2。

2.3产后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人格特征的比较

抑郁症组EPQ总分和神经质N维度的评分高于非抑郁症组(P<0.05)。见表2。

表2产后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比较(x-±s)

*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6.17%,这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2]。提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产后抑郁症不仅会对母亲带来严重的心理痛苦及其社会功能的损害,还可增加婚内冲突以及母婴接触不良的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既往调查显示产妇的支持利用度与产妇的产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3]。因此,加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毕文香等[4]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其个性特征明显相关。本研究同样发现产后抑郁症患者的EPQ总分和N维度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非抑郁症产妇。性格内向、情绪不稳、过分敏感的产妇较易受到产后抑郁症的侵袭。

综上,早期识别产前妊娠期内罹患产后抑郁的风险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干预,这对于预防产后抑郁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琼瑶,陈燕娥,李欣.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3):3795-3797.

[2]徐素君,陈敏,陈立新,叶菁华,李雅.产后抑郁症在产妇中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2):194-196.

[3]廖培培,李玉红,张柳.产后忧郁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9):1829-1831.

[4]毕文香,孙向芹.产后抑郁症患者与人格、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