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思维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思维关系探讨

谷春晓孟祥龙韩睿

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山东日照276800

摘要:近些年来,计算机和其他学科的相互应用越来越多,对于计算机应用型的人才需求也是逐渐增大,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我们分析在当下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框架下,从实际应用和专业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机基拙课程的教与学,在计算机应用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计算思维;关系探讨

1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之间的关系

1.1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更新教学改革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不仅对计算思维培养也是加深对计算机系统设计思想的理解。而思维模式是需要在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同样是需要一个时间性的磨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对问题进行未知求解、系统设计和行为理解的过程,就是建立计算思维。为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方式,利用计算思维在脑中形成简单图示,对知识系统进行基本演绎和归纳,有意识地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来介绍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构架,强调计算机领域的思维方式,联结知识之间的联系。

1.2以计算思维为基准,鼓励多元化计算思维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面对的计算机相关程序可能是固定的,但计算思维却不是一成不变的。首先,计算性思维的形成就不是特定的条件,所以计算思维应该具有多元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对错之分,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有效地扩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秉持一种包容的态度,对于学生的程序设计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提示学生从更简单的切入点着手,但不能否定学生的努力,正确审阅学生的计算思维,针对学生多元化的计算思维,教师也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来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1.3以计算思维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计算思维的重要价值,不断地加强实践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型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如果只是利用理论课讲一些上机程序,学生是很难感兴趣的,上机操作学生就会遇到各种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多参与上机环节,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上机演练测试,积极地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实践检验,将所学的程序,通过上机的形式来自主的编写出来,并通过计算机相关软件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与否。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布置一些简单的程序题目,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分组或者合作的方式,针对实际问题来编写相应的程序,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计算机思维与计算机的应用

2.1计算机思维培养中重视实践教学

为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就要突出计算机思维的价值,学生只有认同计算机思维的价值,才能逐步深化计算机思维,体现计算机价值和深化计算机思维的最佳途径是实践性教学活动。计算机应用型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由于计算机应用型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上机实践操作中,各类问题会涌现出来,很多学生此刻会产生畏缩心理,或者是消极对抗心理,在主观上认为自己不行,并不断暗示自己动手能力弱。具体教学中,教师为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就应多为学生创造上机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多运用计算机,熟悉计算机,并能将学习的程序编写出来,且检验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当学生编写成功后教师要加以鼓励,让学生具有学习信心;当学生编写失误,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寻问题,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不要放弃。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适度为学生布置简单的程序题目,将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教学实际编写对应的教学程序,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2发挥计算机思维导向作用,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

计算机思维的导向作用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强化计算机系统设计思想。思想模式的形成要经历漫长过程,不能在短期内形成,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要经过时间磨合才能更加完善。使用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能求知部分未知的概念,进行系统设计和行为理解的前提即建立良好的计算机思维。计算机思维的建立将会转变传统的说教式的知识传授方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式、表格等方式,形成知识网格化,将知识进行分类整合,最终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通过建立计算机框架体系,能强化计算机领域的各个思维方式,并将各个知识点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张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2.3计算机思维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若从计算机应用型课程角度考虑问题,部分教师在计算机知识讲解中,多习惯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探究式教学方式若细致探究可以被看成一个有实践性的教学系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计算思维目标培养课程,让教学具有针对性,从而创立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方式,带动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目前,中国的人才需求方向开始逐步向着实践性人才需求倾向,所以计算机人才应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当学生对某类知识点有兴趣时,就能主动投身到知识学习进程中,从而深化知识学习。计算机思维的培养不是要求学生怎样解决问题,也不是让学生具有系统化的理论认知体系,关键是让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遇到问题后能做到运筹帷幄。计算机思维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让教育做到“授人以渔”,通过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融合计算机思维,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具体切入点,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的良好能力。学生能直面问题,也就能解决问题,这需要从构思、设计、实现的层面思考问题,借助团队化的形式进行工程化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应用能力。就“软件系统”讲授为具体案例,软件设计是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先要分析大型项目设计的可行性方案,通过需求性分析—概要设计—编码—测试等部署形式,使学生操作完整的系统,真正理解计算机思维的定义,才能将计算机思维应用到软件系统设计中。

3结语

随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逐步深化,高校应细致研究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以使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计算机教育基础主要由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思维这两部分构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并运用这项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彰显出专业特性的前提下,更要协调其他专业知识,相辅相成中形成系统化的整体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聂兰顺.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56-60.

[2]牟琴,谭良.计算思维的研究及其进展[J].计算机科学,2011,03:10-15+50.

[3]曹菡,刘永勃.计算机设计大赛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05:65-69.

[4]孟凡荣,王兴伟,贾杰.计算思维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J].计算机教育,2014,20:53-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