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趋向动词偏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趋向动词偏误分析

李灵佳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趋向动词是汉语动词里比较重要的一类词,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是一个特殊的、封闭的小类,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很高;语义功能、句法形式也相对复杂,留学生在使用趋向动词时出现的偏误较多。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收集了日本留学生学习趋向动词偏误的相关语料进行了分析,希望在趋向动词的研究上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本留学生;趋向动词;偏误;教学建议

一、趋向动词的分类及其功能

趋向动词按音节分为:单音节趋向动词和双音节趋向动词,也称单纯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2008)。单纯趋向动词:第一类,“来,去”,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定义“来”是“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位移朝向说话者”。“去”是“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位移背向说话者”。二者的相同点是两个词都是以说话者为立足点(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第二类,“上”类趋向动词则表达的是位置的移动性。如“出”表示由里到外。包括:上,下,进,出,回,过,开,起。复合趋向动词是由“来,去”类动词分别与“上,下,进,出,回,过,开,起”组成。包括: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开来,开去,起来。

趋向动词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谓语和谓语中心语,这也是基本语法功能;二是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做补语,表示动作,性质状态的变化,体现了趋向动词的特殊性,当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有基本义和引申义,引申义包括分为结果义和状态义。结果义表示完成或者实现某一动作,着重强调结果产生的影响如“他买下了这栋房子”;状态义一是表示动作的开始,如“大家都笑起来”,一是表示动作的持续如“他俩刚认识就聊上了”。

二、日本留学生习得趋向动词的偏误分析

一方面笔者从语法角度来分析:

例如:小森把椅子搬进来教室。(错误)

小森把椅子搬进教室来。(正确)

上述偏误是日本学生典型的错误,其根源在于日语中没有像汉语这种将动词与动词之间插入宾语的用法,所以学生只是简单的把宾语放在动词之后。

午後,小野さんは図書館に行きました(日)

主语宾语谓语

下午,小野去了图书馆。(中)

主语谓语宾语

上述偏误根本原因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日语是典型的“主语+宾语+谓语”结构,而汉语是“主语+谓语+宾语”结构。

一方面从语义角度来分析:这部分主要分析趋向动词作补语引申义的偏误,以“起来”为例。例如:“起来”:本义:表示位移,即趋向义。引申义:①表示动作或状态开始并持续。(开始义)②表示连接,集中,固定。(集中义)③表示从某个方面来说。(评价义)(吴忠伟《拾级汉语》,2007)

如:唱起歌来。(正确)

开始唱歌。(错误)

上述偏误主要是母语负迁移,因为当“起来”表示“开始”意义时,与日语“动词+始める”可以对应起来,日本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用“开始+动词”代替“动词+起来”。

三、对日本留学生习得趋向动词的教学建议

教学方面,打破母语思维定势的策略。讲课时教师可以将准备的动趋结构卡片,让他们亲手剪开,然后用卡片回答问题。加强对比分析能力的策略,通过汉日句子对比练习,使日本学生自己发现汉日两种语言句子里的顺序有什么差别,同时培养日本学生的句子分析能力,在系统、全面的讲解知识点的同时,更要加强知识内部的联系。趋向动词的教学中,也应注意不同趋向动词间的差别。教师方面,教师必须具备深入扎实的专业知识,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做充足的备课,要把握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熟练的教学技能,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一般来说,日本、韩国等亚洲学生比较内向,心里比较脆弱,因此,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先肯定他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再进行纠错。分析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动词产生的偏误,结合自己的知识,对症下药,找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指导教学。

四、结语

趋向动词的语义、句法相对复杂,变化形式多样,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与动词和形容词的结合(其中包括动词的性质和形容词的性质不同,所带的趋向补语用法不同)、带宾语的能力及宾语的性质,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的限制,造成趋向动词出现偏误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容易归纳的很全面完整。本文主要从语法和语义两个角度进行了归类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还有很多不完善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陈明明.《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动词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2001

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4.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吴中伟.《拾级汉语》[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姓名:

作者简介:李灵佳1990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甘肃庆阳

学历:在读研究生学校:云南师范大学年级:研究生二年级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