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礼仪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高职学生礼仪教学浅析

姚玲

姚玲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17)

摘要:高职学生礼仪教学涉及到知识和实践两个方面,是与其未来的职业规划相互匹配的礼仪学习与运用,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保驾护航。根据课程标准的分类,我们将学生学习的礼仪分为普及性的礼仪与职业化的礼仪,按照新课程标准高职学生礼仪的普及化,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够掌握的在职的与社会化的礼仪,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标准,除此之外,根据特殊职业化的要求,我们要求学生礼仪达到职业化的熟练与运用程度,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与职业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做到知识与能力并行,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职学生的礼仪水平,突出主体特色。

关键词:高职学生;礼仪;教学;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1

一、关于高职学生礼仪教学的理论概述。

在传统的高职礼仪学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是注重背诵和消化吸收,重视理论知识的背诵和记忆。至于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消化吸收效果怎么样,不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传统的礼仪教学只注重教学效果和成绩,忽视了礼仪的实践与转化,无法使实践认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当中。

所谓高职学生礼仪的教学,一般分为普及意义的礼仪教学和职业化的礼仪教学。普及意义的礼仪教学注重礼仪的常规性与常规化,是面向高职学生教学的重点,而特色化的礼仪教学往往注重的就是礼仪的特殊性与特色化,与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生涯相互关联与联系。

1.高职学生礼仪教学要做到以常规化带动职业化。

学生礼仪教学的常规化与职业化的关系分析。

高职学生礼仪的常规化,包括学生学校利益与社会生活礼仪两大类,其中每一大类又包括许多小类,总而言之,涉及到了高职学生以后的就业和生活,包括

对于待人接物问题的处理,日常职业问题的礼仪规范等,需要通过理论化带动实践化,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通过礼仪的普及化带动职业化,能够促成学生对职业礼仪的深入理解与体会,更加熟练的运用到实践中去,提升运用水平,获得自我的认同感。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利益化的多种多样,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与特色,采用多种方法去引导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将常规化的礼仪教学放到其中去。以常规化的礼仪带动礼仪的职业性学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礼仪的深入理解与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能够提升学生的处事水平,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高职学生礼仪的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多多提供实际的生动案例与社会生活实践相互结合。

理论知识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与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处事,教师对于高职学生礼仪的学习要做到发掘其本质,参悟其内涵,切忌死记硬背的教学,这样不利于实践的转化。

其次,对于动作性的知识,礼仪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需要在实际的案例运用中互动提升,深入消化和理解礼仪知识,这样不仅仅能够巩固知识,更能够潜移默化中在实际锻炼中学到礼仪和交往细节,提高人文素养,获得思想品德教育与切实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多提供相关的情境化场面,制造冲突,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会问题的解决与礼仪的合理化运用,学生的模仿力和行为力很强,教师通过礼仪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科学的理念树立给学生,而后进行教学渗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方可感染学生,达到科学的教学目。

三、注重高职学生礼仪的自我监督评价与比较

学生的礼仪自我监督比较与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深入理解礼仪的内涵与本质所在。制定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课中主动思考,课后自我复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制定物质奖励措施,与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制定“课程学习评比措施”,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兴趣。

四、注重高职学生礼仪的自我展现与装扮

学礼仪的学生首先要体现在自我外在和内在礼仪的体现上。教学中,教师要将身体力行四个字作为重点,讲究自身气质的体现与朴素大方,表现符合外在礼仪要求规范的动作的细致性与严谨性。

高职学生礼仪的教学要考虑到当地的要求与职业的要求。教师传统的“礼仪”说白了,要说有,就是“讲课和分数”,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两个中心展开的,所以缺乏外在的沟通与交流,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礼仪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和解惑者”,而且更是学生素养和思想的引导者,所以在教学之中,教师更应该通过语言和讲解来传达知识背后的情意目标,通过知识这个媒介,将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一个学生外在礼仪的学习,完全体现在他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礼仪教学当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传道、授业和解惑者”,就是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授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往往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讲人,为学生灌输知识,不顾学生的领回程度和消化能力,只要能够讲完满堂课,就具有成就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之重过程,不管结果,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目的之后,突破以往枯燥和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打破满堂灌和不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做法,将教学的现场礼仪运用到与学生交流之中,达到在轻松的氛围之中学到知识的目的,这才是我们要的最终效果,这种程度的形成,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吕艳《高职学生礼仪的99个细节》华东大学出版社2011-07。

[2]刘素梅《高职学生礼仪素养》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11。

[3]李兴国《高职学生礼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5。

[4]王昆《高职学生礼仪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5。

[5]刘俭《高职学生礼仪教程》南京师范大学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