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疼痛护理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吴芮民

吴芮民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在医疗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导致疼痛产生,各类手术引发的疼痛不仅让病患痛苦,更是许多术后并发症的诱因,所以如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正确管理便成为临床上的关键问题。虽然目前临床有相应措施和药物来减轻和缓解疼痛,但还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缺少相关疼痛管理专业知识,对于疼痛护理的态度也不够严谨和重视,这需要临床科室对疼痛的管理问题更加重视,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促进患者健康。

关键词: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现状分析;策略建议;

普外科的患者大多数需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疼痛是机体受损后进行自我修复的正常反应,这种生理反应不可避免,但疼痛的程度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重度疼痛患者甚至会发生休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护理模式中,主要针对患者的个体表现进行干预,缺乏统一、规范的护理制度,护士缺乏足够的疼痛管理意识,在宣教方面也有所欠缺,这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存在漏洞,难以降低疼痛程度,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这里对综合护理管理干预模式及相关管理措施,用于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疼痛管理现状

1.疼痛治疗不充分

在现有报告中,疼痛管理较之前有较好的改善,但是疼痛症状仍未得到良好的改善。在多个调查中显示,50%以上的病人在疾病的末期仍经历了中重度疼痛,这其中有一半左右的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但又1/3的患者由于对药物成瘾的担忧和疼痛带来的痛苦选择了放弃治疗。并且总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科手术后60%~70%的患者会存在未缓解疼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疼痛的治疗并不够充分。

2.优质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

研究表明,真正成为有效的疼痛管理阻碍的是医护人员疼痛知识的缺乏,而其中对护士的要求则更高。这是由于在近几十年来,疼痛控制转向了疼痛管理,并且对于疼痛管理的主体由麻醉师为主题转为了护士,护士为疼痛程度的主要评估者、止痛的主要实施者、病患与其家属的主要指导者。

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护士在疼痛知识上的缺乏最终严重影响了疼痛管理的质量。在进行疼痛管理改进的部分试点医院中进行了疼痛知识和态度的综合性问卷调查,所有的外科护士均参与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问卷调查的总正确率仅为65%。

二、外科护士疼痛护理观察要点

1.疼痛时的体征:术后疼痛的患者,多出现痛苦面容,脸色不好,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及不安等体征。通常在麻醉清醒后出现疼痛,术后2~6h最剧烈,24~72h逐渐减轻。如继续加重必须考虑到体内有否出血、感染、粘连、梗阻等并发症。同时,对患者身体变化的观察不可忽视。

2.对疼痛的评估:术后疼痛有个体差异,由于各种状态和条件既复杂又相当客观地把握疼痛的程度较难,重要的是早期发现疼痛,收集信息的能力。其一术式不同,疼痛的程度也不同。开腹手术疼痛剧烈,浅部位手术,如疝或乳腺腺瘤切除时疼痛较轻。其二根据术中体位,同一部位是否受压,可以预测疼痛。

3.根据清醒程度可以预测疼痛出现的时间。完全清醒时立即述说疼痛的多。

4.年轻人比老年人对疼痛更敏感。

5.同种程度的疼痛,女性主诉疼痛比男性明显。

三、外科护士护理缓解疼痛的策略方法

疼痛是外科术后病人的常见症状,疼痛程度往往较为严重。护士24小时服务于病人周围,对待病人的疼痛情况,应像对待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样,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观察、评估和记录,并且要及时观察止痛措施的疗效,为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护士在认真检查病人疼痛的同时,常常可以为病人解除疼痛,如发现病人因体位不对而疼痛或因引流管不通畅而疼痛,或因敷料包扎过紧而疼痛等,可以给予相应的处理,解除其疼痛。护士可以选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方法为病人缓解疼痛,如心理和肌肉的放松方法,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等。

1.减轻疼痛的护理

1.1切口的护理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无菌,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感染症状,注意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等。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对肢体手术者给予护架保护,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肢体肿胀,减轻切口疼痛。同时,在检查和治疗、护理时,动作应轻柔、准确,待病情允许时,采取半卧位,可减少切口的张力,从而减轻切口的疼痛。胸部手术术后病人常因咳嗽或呼吸,震动胸壁,引起切口疼痛,护士可用手掌或小枕头轻压切口减轻震动,可减轻切口疼痛同时鼓励病人咳嗽或深呼吸,以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

1.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定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1次/15~30min,至病情稳定可改为1次/h2至次日晨交班为止。若切口疼痛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频率和节律改变若体温在术后3天出现发热,应检查切口有无感染,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1.3及时、有效、正确地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防止术后切口感染。随着感染的控制,疼痛随之减轻或消失。手术后24一48h内切口疼痛时,可按医嘱给予镇痛剂,使病人得到安静休息。对小手术后引起疼痛用去痛片类就可达到止痛目的;中大手术术后切口疼痛可用青咤、吗啡等口服或肌肉注射但运用青咤、吗啡类时必须麻醉作用已过,病人已自解小便。必要时1次/4~6h,一般24~48h后停止使用,以免成瘾。

2.加强心理护理

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受,随精神状态而改变。因此,应重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做好与病人沟通,帮助病人了解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手术过程及护理措施,让病人理解疼痛是必然的,可以通过止痛措施来减轻疼痛,这样可增加病人的安全感,使病人精神上有所放松。

3.精神疗法

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转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保持环境安静,减轻不良刺激,争取家属的配合。可让病人通过听广播、音乐、看书报等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四、提高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的几点建议

1.提高外科护士对疼痛管理认知

要加强对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教育,让其意识到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态度决定行为,只有意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激发护士自觉地学习疼痛知识,并参与疼痛管理。

2.组织术后疼痛相关培训

外科护士对疼痛知识的缺乏也是影响疼痛管理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对外科护士开展系统性的学习培训,使其掌握镇痛药物知识、学会对疼痛进行评估和再评估、了解多种评估与治疗疼痛的方法,从而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教育及培训方法可采用授课、演讲、案例分析以及情景模拟等形式,在实际操作中让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一对一指导,培训内容包括系统而全面的疼痛知识和技能。培训结束后,对受训护士进行考核,未通过者继续接受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3.注重指导患者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

疼痛是人的主观感受,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需时时关注患者的疼痛症状。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特征,对患者术后疼痛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然后再给予针对性的缓解方法,如转移疗法、呼吸疗法、音乐疗法、松弛疗法等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

4.注重与患者沟通

在围术期的不同阶段都应注重对患者的教育和沟通,解答其心理疑问、困惑。可以采用发放小册子、床边宣教、播放多媒体资料等形式耐心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告知其疼痛是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的,详细讲解缓解疼痛的方法,鼓励患者表达疼痛情况,支持患者在术后接受积极的疼痛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王静,江建,徐英切,等.门诊护士对癌痛相关知识认知的调查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1-3.

[2]郑婉平.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7):75-76.

[3]李红.术前教育对腹部手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1):205-206.

[4]谢素美.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