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吴学成

东至县水务局安徽池州247200

摘要:当前,我国现实中针对农业水利灌溉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需要社会各方面都给予一定的重视,要全员意识到农田水利灌溉中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水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优化原有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完善。本文主要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显著提升,作为基础产业的龙头“农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为稳定农民收入,兴水利是关键举措,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为避免水资源浪费,提升引水使用效率,强化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与管理有着极强的必要性,同时也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相关工作者应提升对渠道养护的重视度,加强管理,推动农业稳定、持续发展。

1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农田水利、灌溉概述

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农业增产,通过改善、调节农田水分状态,可有效抵御干旱、水涝,促进局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利于作物生长。渠道是灌溉排水的重要途径,通过工程能实现水资源调控、拦蓄、分配、使用,可扩大土地利用率,灌溉能目的性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为生长发育环境。

1.2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水利行业渠道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大型水利工程两方面,其中灌溉渠道最多的为农田水利,它以农田为代表,很多是为了在干旱的条件下缓解作物干燥,因此农田水利在易干旱的北方十分常见。加强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与管理能有效保证渠道正常运转,这在作物正常生长、农民旱涝保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保护好农业发展的“命脉”。

2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原则

2.1保证灌溉需求

保证其农业灌溉的需求,这是我们在进行设计规划的原则和基础之一,实现其工程覆盖范围内的农田均匀,有效的灌溉是我们的设计目的。当前,我国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最为主要的难题之一,就是无法深入的对其进行均匀灌溉,个别地区受水量不均,加之我国地域环境较为多变,各地域情况大相径庭,难以做到合理的、快速的规划实施。因此,在实际设计及规划过程中,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不断地对于实际发展的情况作出深度调研,从而在此基础形成有深度的、可行性实施方案。

2.2结合地理特征

在进行具体设计规划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对其所处地域环境做出有效了解,从而充分地利用该地的水土环境,为实现有效的,长远的水利灌溉做出有力保证。其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考虑到农田的布置及其周围的地形条件。例如,南方的平原地形和北方的沟壑地形就有很大区别,在设计过程中,重力作用,设计成本等都有所不同。其二,充分考虑到其周围的水文环境,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尽量做好水土保持以及灌溉需求的双重标准,从而实现其工程成本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其三,充分考虑设计的便利性,在农村,特别是小面积农田,在某种情况下,农田与住宅的具体相距较近,因此,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该协调好其相应情况,避免出现冲突。

2.3设施安全可靠

在进行设计及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考虑其实际的安全问题,在一些原本就较为复杂的地形环境中,其设计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其施工以及后期使用时的安全系数。此外,设施的选择也应该因地形条件的不同而进行综合考虑,其中,磨损率,使用寿命等,安全性,抗压能力等都是应该考虑的关键因素。对于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我们还应该做好排洪工程设计,加固工程强度。

3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其管理职能仍主要放在防洪、抗旱等方面,而农田水利灌溉这一方面并没有形成市场主体,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3.2不重视基建设置

完善的水利设施建设是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节约用水的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够正真实现灌溉成本的降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农业过程中,虽然我国对水利设施建设的越来越重视,在水利规划方面也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这些资金大部分用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而忽视了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重视程度较低,导致管理资金严重不足,在基础设施的使用上难以对农田水利使用良好的设施,农业生产只能依靠传统方式进行。另外,在部分地区使用灌溉设备过程中,受到管理和维护意识较为薄弱的影响,在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未能得到良好的使用,在灌溉问题出现时得不到技术支持,导致灌溉效率较低,出现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不善现象。

3.3灌溉效率较低

我国农田面积较大,在水资源不足和污染加重的情况下,我国在农田灌溉中可利用的水资源日益减少。在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处于基层的管理人员在技术上掌握不深,无法灵活使用灌溉技术,甚至连基本的灌溉设施也无法正常使用,在灌溉过程中受到影响导致水资源的蒸发、泄露等问题的出现,不仅给水资源造成严重浪费,还对农田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和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严重,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不良影响。

4提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措施

4.1合理统筹规划

合理的统筹规划是提升其水平的重要方式和必要步骤。在很多情况下,提前做好相应的设计规划,能够避免后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并合理规避风险情况的发生。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其一,提前做好群众工作,以促进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并避免出现较大的事故纠纷。其二,做好资金的筹划安排,农业水利灌溉是一项关系重大,实施时间较长的大型工程,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的对于资金做以安排,从而避免出现烂尾工程,加大成本投入。其三,做好相应的水利规划,从前文中可以得出,设计规划时,必须能够保证其惠及每一部分农田,设施的采用要保证其安全可靠,深入结合该地域的客观环境,做出能有利于各方利益的规划方案。

4.2提升基建水平

提升基建水平需要尽可能的快速提升,在进行规划实施之后,我们需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建设基础设施,这是进行农田灌溉的重要保证。在其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其一,采用专业,可靠的施工团队,以保证其专业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其施工时间以及工程成本。其二,制定合理的施工规划,这项工程因其时间长,范围较大,关联性较强,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该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保证其工程实施的有效性、高效性。其三,采用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为扫清其外在因素等障碍,从而避免出现较大纠纷,影响到施工正常进行。

4.3实行科学管理

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应该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工程的实施落实。因此,我们应该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其一,优化管理团队,选用合适人才,由此促进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一如既往的符合当地的生产灌溉需要,让实际运行做到合理合情。其二,确定以实际发展为前提的管理制度,并不断优化其管理制度,以此符合当地人们的实际诉求,尽量消除矛盾,贯彻和谐管理理念。其三,做好权责考察及绩效管理,避免其在实施时,出现消极怠工,财务混乱,滥用职权等不良情况,并最大限度地为实现利润增加做出支持。

4.4重视人才培养

人才是其技术保障的根本。因此,提升水利灌溉水平,应该进行深入的、行之有效的人才挖掘的培养计划,以此促进相关技术提升及发展速度。其中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其一,对于设计规划人才的培养及挖掘,我们在保证其设计可行性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培养年轻一代,以促进其技术发展的长远要求。其二,对于施工队伍的挖掘,应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其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增强在施工过程中灵活变通的能力。其三,对于管理人员的培养,在保证其工作素质的前提下,对于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进行深入培养,从而有利于农业水利管理的顺利进行。

4.5加大宣传力度,带动农民的参与意识

每一个农户才是农田水利灌溉的最终受益者,所以,让农民意识到农田水利灌溉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让其自愿配合农田水利灌溉的科学管理中来,可以最大力度地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定期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相关知识的讲座,可以在农村成立宣传领导小组,其成员可以协助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加强农民对农田水利灌溉科学管理的认识,农民对科学灌溉的效果越是认可其成效就越高;相反地,水利灌溉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切实深入一线,以总结经验,了解农田生产的特点,弄清农田灌溉的适宜时期,再充分地协助农民灌溉,提高灌溉的效果。

结束语

通过对于其农业水利灌溉水平提升从实施意义,面临问题,设计原则及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农业发展在我国整体实力提升中的关键价值。因此,在实际规划及管理方面,我们应该从整体考虑,用发展的态度结合该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并积极培养优秀人才,以此促进其水平的不断升级。

参考文献:

[1]胡祖锋.刍议如何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水平[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8):64.

[2]姜波.新时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3):37.

[3]王贵作,刘江,郎劢贤.农田水利改革发展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s1):323~327.

[4]杨新运.新时期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4(22):194.

[5]姜军.论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与管理[J].新农村:黑龙江,2013(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