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两种口腔护理方法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两种口腔护理方法体会

范彩珠

范彩珠

(沙县总医院福建三明365500)

【摘要】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口鼻腔残留的微生物常成为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因此,这类病人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传统口腔护理法和牙刷刷洗联合负压吸引法的试验对比,对此类患者口腔护理提供参考,以达到避免口腔感染及VAP发生率。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138例分为2组,对照组予传统口腔护理法进行操作,试验者予牙刷刷洗联合负压吸引法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臭、溃疡、口腔炎和VAP的病例数。结果对照组口臭发生率为30.43%(21/69),口腔炎发生率18.84%(13/69),VAP发生率0.072%;实验组口臭发生率为0.028%(2/69),口腔炎发生率0.014%(1/69),VAP发生率0.0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是牙刷刷洗联合负压吸引在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臭和口腔炎症、降低VAP发生率效果明显。

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牙刷刷洗,负压吸引

1.引言

气管内插管在重症医学科是常见的抢救措施,为患者争取了抢救时间和条件。口腔护理的目的就是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如何使口腔护理达到预期目的,是护理的关键。我科从2015年1月以来,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牙刷刷洗联合负压吸引进行口腔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为我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8例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插管时间为2-4天。按完全随机数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试验组6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意识状态、病种及气管插管时间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2.2.1对照组

操作步骤:①协助患者头偏向右侧,取舒适卧位,铺治疗巾于患者颌下及枕上,弯盘置于患者口角,②去除寸带及胶布,确定气管插管的深度,固定气管插管于患者的右侧口角,去除牙垫,③用压舌板轻轻撑开患者左侧颊部,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擦洗上下齿左外侧面,由内向门齿纵向擦洗,嘱患者张开上下齿,擦洗牙左上内侧面、左上咬合面、左下内侧面、左下咬合面、左侧颊部、气管插管左侧,④将气管插管移至患者左侧口角,同法擦洗右侧,⑤擦洗硬腭、舌面、舌下。擦洗完毕,清点棉球数,检查口腔粘膜,有溃疡时,遵医嘱给适当药物,口唇干裂者涂石蜡油,固定气管插管于适当位置,撤除弯盘及治疗巾。

2.2.2实验组

操作备物:软毛牙刷、负压吸引及吸痰管、水杯内盛护理液(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20ml注射器、治疗巾、弯盘、手电筒、寸带、胶布,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液体石蜡、碘甘油、棉签、纱布。操作者分别站在患者头胸部两侧,床头抬高15°-30°,患者头偏向一侧,调节负压吸引压力为0.04-0.06MPa,负压吸引连接吸痰管,解开寸带、胶布,撤出牙垫,充盈气囊,使气管导管与气管壁的空间密闭,站在患者左侧的护士用左手食、中指固定气管插管,右手置于患者额部,固定患者头部,嘱患者张口,如不配合者可从臼齿处放入开口器,将气管导管置于口角一侧,用手电筒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分泌物及舌苔变化,另一名护士用牙刷蘸护理液刷牙,顺序为牙齿、咬合面、牙龈、舌面、硬腭、颊部、导管,从对侧至近侧。

3.结果

在同等治疗情况下,对照组发生口臭21例,口腔炎症13例,VAP5例;实验组发生口臭2例,口腔炎症1例,VAP1例。两组比较,实验组口臭率、口腔炎症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4.1牙刷刷洗联合负压吸引法则通过刷洗吸引,不仅能将口腔各部位的污垢清除,而且能使细菌在黏膜、口咽部及导管壁上的吸附力明显下降,保证口腔及舌面的清洁,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预防口腔感染。

4.2本研究中,实验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牙刷刷洗联合负压吸引口腔护理方法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

4.3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冲洗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置患者头偏向一侧,床头抬高15°-30°,减少和防止误吸的发生,同时保证气囊的充盈,确保冲洗液不流入气道。

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牙刷刷洗联合负压吸引进行口腔护理,不仅达到了清洁口腔的目的,同时也有效地预防了口腔感染及VAP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甘兰君.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93

[2]吴惠平,罗伟香.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4

[3]崔焱,护理学基础[M],人民出版社,2001:144

[4]扬帆,不同机械性患者口腔护理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实践,2010,28(10):147-149

[5]米翔,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10):1371-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