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质管芯和弹性引导管芯在气管插管术中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铜质管芯和弹性引导管芯在气管插管术中的比较

杨太权张建峰

杨太权张建峰(湖北省房县人民医院麻醉科442100)

【中图分类号】R19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3-0227-02

【摘要】目的比较铜质管芯和弹性引导管芯在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4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铜质管芯组(A组,n=120)、弹性引导管芯组(B组,n=120),Macintosh喉镜暴露声门后,A组采用常规铜质管芯塑形气管导管后插管,B组则预先置入弹性引导管芯后导入气管导管插管。分别记录各组的喉镜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及例数,一次插管成功例数、二次以上(含二次,即≧二次塑形或导入)插管成功的例数及其平均所用时间(M)、发生插管相关气道并发症的情况和例数。结果Cormark-Lehane分级为Ⅰ级时A、B组两种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所用时间接近(p>0.05);Ⅱ级时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约为77%,而B组为100%,B组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A组方法(p<0.05),插管所用时间仍较接近(p>0.05);Ⅲ级时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约为27%,B组约为80%,B组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方法(p<0.01),所用时间也明显较A组方法短(p<0.05)。A组1例Ⅳ级者,换6.5mm内径导管,经3次盲探后插管成功。术后24小时随访:A组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咽痛、咳嗽或咳痰,发生率为7.5%;B组仅1例出现咽部不适,发生率约为0.8%。结论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较使用常规铜质管芯的气道并发症少;当喉镜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为Ⅱ-Ⅲ级时采用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气管插管较铜质管芯一次插管成功率更高、更省时。

【关键词】插管法气管内铜质管芯弹性引导管芯并发症

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麻醉医生实施气管插管术时,都采用铜质管芯将气管导管预先塑形成“J”形,当喉镜暴露声门后,再根据声门暴露的情况再次或多次塑形,以便成功插入气管导管。在喉镜暴露气道不佳的情况下,反复地再次塑形和试插,必然增加气道损伤的几率,导致全麻后气道并发症增多。弹性引导管芯(或称插管探条,gumelasticbougie)作为一种困难插管的辅助设备,具有操作简单、一次引导插管成功率高、对气道损伤小等优点[1,2]。若在气管插管时常规情况下采用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是否比铜质管芯更具优越性,目前临床未见报道。故本文对上述两种管芯在气管插管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做一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份静吸复合全麻下手术患者240例,男性108例,女性132例,年龄19-76岁。术前评估ASA分级:Ⅰ-Ⅲ级。均无呼吸道症状及颈椎外伤、口腔颌面部疤痕挛缩畸形等情况。

1.2弹性引导管芯:本研究所用弹性引导管芯为电线内芯自制,直径4mm,长度70cm,管芯外层为聚乙烯材料,两端封闭后制成光滑圆凸状,内有直径1.5mm铜芯一根,具一定弹性和可塑性。消毒后放入甲醛熏箱备用。

1.3方法:240例患者入室后随机分为随机分为铜质管芯组(A组,n=120)、弹性引导管芯组(B组,n=120),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NIBP、ECG、HR、SPO2、PETCO2等项目,以咪唑安定0.05-0.1mg/kg、芬太尼3-4ug/kg、异丙酚1.5-2m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快速诱导。待麻醉、肌松完善后持Macintosh喉镜暴露声门,A组采用常规铜质管芯塑形气管导管前端为“J”形后插管,B组则预先将弹性引导管芯前端3-5cm置入声门后导入气管导管完成插管。PETCO2检测及肺部听诊确认导管位置及深度后接麻醉机呼吸环路行机控通气,术中以异氟醚混氧持续吸入、间隔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所有气管插管操作均由我科工作3年以上麻醉医生完成,以避免因操作熟练程度不同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术中所有男性患者使用的气管导管内径为7.5mm,女性为7.0mm。分别记录各组的喉镜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及例数、一次插管成功例数、二次以上(含二次,即≧二次塑形或导入)插管成功的例数及其平均所用时间(即从喉镜置入至接呼吸环路所用的时间,取中位数M)、术后随访发生气道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和例数(术后随访采用双盲法)。

1.3统计处理: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插管平均所用时间以中位数(M)表示,采用t检验;数据中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40例均成功插管。两组插管后喉镜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及各级例数、一次插管成功例数及成功率、二次以上(含二次,即≧二次塑形或导入)的例数及其平均所用时间见表1,在Cormark-Lehane分级为Ⅰ级时A、B组两种管芯一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所用时间接近(p>0.05);Ⅱ级时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约为77%,而B组为100%,B组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A组方法(p<0.05),插管所用时间仍较接近(p>0.05);Ⅲ级时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约为27%,B组约为80%,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方法(p<0.01),B组所用时间也明显较A组方法短(p<0.05)。A组1例Ⅳ级者换6.5mm内径导管,经3次盲探后插管成功。术后24小时随访:A组有9例出现咽痛、咳嗽或咳痰,发生率为7.5%;B组仅1例出现咽部不适,发生率约为0.8%。两组同样给予激素及抗生素治疗,一周后再次随访上述症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喉镜片、气管导管及管芯经常可以对脆弱敏感的气道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临床上表现为插管即刻剧烈的呛咳、术后咽痛、咳嗽、声嘶等。上述情况的发生,除少数情况是因为操作者动作粗暴所造成之外,大部分发生在气管导管置入困难需要反复试插管操作的情况下。尽管在插管前采取局麻药(如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或静脉注射、选用内径稍小的导管、加深麻醉完善肌松效果等措施,但仍然不能有效避免因插管次数和刺激强度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建议[3],尽量缩短插管时间,减少插管次数,尽可能避免反复气管插管可能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因此,手术室内的常规气管插管术,只有在一定的麻醉深度、完善的肌松条件下,以最简单快捷的操作完成插管,减少对气道组织的刺激强度和频率,才能更有效的避免气道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以来,多数麻醉医生习惯采用铜质管芯将气管导管塑形成“J”形,以便于更方便、快速地完成气管插管。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发现,在声门暴露不佳的情况下,预先的塑形并不一定能使导管快速顺利地通过声门或导管放入口腔后影响插管者对声门的持续观察,此时常需要两次以上再塑形(或试插)才能插入导管,导致插管次数增加。另外,铜质管芯塑形后的导管前端形状比较固定,加之其管径较粗,通过气道时造成咽部、声门等气道组织损伤的几率较大。而本文采用的弹性引导管芯与传统的插管探条相似,以聚乙烯材料及内部所包裹的细铜丝制成,具有一定弹性,表面光滑,末端圆钝,呈细长棒状。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便于引导气管导管进入气管,一次性引导插管成功率高,气道损伤小等。在声门暴露不全或不能暴露的情况下,弹性引导管芯的优势在于:(1)不遮挡插管者的视野;(2)管芯柔韧有一定弹性,能很好地依从气道的曲度而变形,不会对气道组织造成明显损伤和强烈刺激;(3)直径明显较导管细,更容易一次探插成功通过声门进入气管内,减少不必要的插管次数;(4)表面光滑,容易导入导管;(5)可作为换管器使用;(6)作为内弹簧气管导管的引导管芯[4]。

本研究中在喉镜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Ⅱ-Ⅲ级时弹性引导管芯一次操作的插管成功率较铜质管芯高,插管相关气道并发症也较铜质管芯少,这些都表明弹性引导管芯在临床中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优势,尤其是在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减少气道并发症方面。而关于弹性引导管芯在Cormark-LehaneⅣ级时的应用效果,因病例数过少目前尚难以定论,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观察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常规采用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时,插管相关的并发症较铜质管芯少。当喉镜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为Ⅱ-Ⅲ级时,采用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一次操作的插管成功率较铜质管芯高且省时。

参考文献

[1]王俊科.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M]//徐启明.临床麻醉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

[2]张建峰,唐忠科,董淑琴,等.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7):2883-2884.

[3]ReynoldsSF,HeffnerJ.Airwaymanagementofthecriticallyillpatient:rapid—sequenceintulation[J].Chest,2005,127(4):1397-1412.

[4]吴安宏,孙艳虹,李喜荣,等.引导管芯顺行引导用于气管受压移位的气管插管[J].广东医学,2005,26(3):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