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浅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工程浅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吕欣

齐齐哈尔市建设工程安全监察站

摘要:浅基础的施工一般不采用特殊方法,关键是需要形成一个安全、方便的施工条件,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质条件采用放坡或支挡的方法来保持基坑的稳定性,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方,还需要降低地下水位,使坑底土质干燥以便于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浅基础;施工;技术

浅基础的施工一般不采用特殊方法,浅基础的制作是在开挖后的基坑或基槽中进行的,无论是砌体的基础或钢筋混凝土的基础,其砌作、立模和浇捣混凝土与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没有太大的差别。关键是需要形成一个安全、方便的施工条件,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质条件采用放坡或支挡的方法来保持基坑的稳定性,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方,还需要降低地下水位,使坑底土质干燥以便于施工。

1基坑开挖

1.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査、平整场地、场地排水、测量放样和施工临时设施等分述如下:基坑开挖施工以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査,了解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地质、地貌、地形、水文、道路、河流、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与设施、地面障碍物、水电供应等,以便制订施工组织计划,绘制施工总平面图;根据原始地形和施工方案,按要求的标高平整场地,清除施工场地上所有的地面障碍物;根据场地的高程和相邻河流的关系做好场地的防洪、排洪工作,;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设置基线和水准点,布置测量控制网。根据龙门板桩上的轴线,放出基坑的边线和水准标志。龙门板桩一般离开基坑边缘1,5~20m以利保存。放坡的基坑还应放出边坡宽度。灰线、标高和轴线应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挖土施工;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的临时设施,如供电、供水、道路、排水、生活设施等均需在施工以前设置完毕。

1.2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对于大型的基坑,宜采用机械开挖。人工开挖时,一般采取分层、分段均衡地向下开挖,为了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的正确坡度,机械开挖至接近坑底设计标高或接近边坡时应当预留30~500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坡;对深入基岩面以下的基坑,应用边线控制爆破方法将基岩爆松以后再开挖。应注意不得爆松基坑底面及边坡面。

挖土时应注意基坑底部是否存在古墓、洞穴、古河道、防空洞等人为的或天然的不良地质现象,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如发现与勘察报告不符的问题,应及时反映并采取措施处理。弃土应及时外运,如需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的坡脚距坑边的距离应按开挖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性质分别确定。基坑开挖完成时,应对坑底进行抄平、修整,如发现局部超挖,可用素土、灰土或碎石回填夯实。为防止地基土扰动,基坑开挖后应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尽量减少基坑暴露的时间。

13验槽

基坑开挖以后的检验工作称为验槽。验槽应由勘察、设计、施工人员共同进行。验槽分为表面检验、钎探检验。验槽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会商处理解决的办法进行局部处理。

1.3.1表面检验是根据开挖暴露的土层情况进行检验的一种验槽方法。检査槽壁出露土层的层位与走向,判断是否已经开挖到设计规定的土层;检査槽底的土层是否已经挖至老土,是否需要继续挖深或进行处理;检查整个槽底的土质是否均匀一致,包括颜色、密实程度;检査是否有湿度异常或有橡皮土的迹象;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进行处理。

1.3.2钎探检验是用钢钎检验坑槽底面以下土层情况的方法。钢钎用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尖呈60°。尖锥状,长度1.8~20m。大锤用3.6~4.5kg铁锤。打锤时,举高离钎顶50~700m,将钢钎竖直打入土中,并记录每打入土中300m的锤击数。

2基坑边坡

在场地条件允许时,一般优先采用不设置支撑的基坑,对于土质非常好的情况可考虑采用竖直开挖的方法;当没有条件竖直开挖时,采用放坡办法,也可不设置竖直支撑;当周围条件不允许放坡时,则设置支撑。

粘性土由于具有内聚力,可以保持一定高度的竖直坑壁,在建筑物密集地区,不允许按要求放坡,或由于土质原因,深基坑放坡的土方量过大时,则可采用设置坑壁支护的方法施工。根据支撑的材料可以分为钢支撑、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护坡桩和地下连续墙。钢支撑有横撑式、斜撑式和锚定式三种,一般用于基槽或较浅基坑的支撑,横撑式支撑适用于基槽或宽度不大且相等的基坑,根据土质的好坏,可设置间断的或连续的水平挡板或竖直挡板;斜撑式可用于较大的基坑,坑内有空间可设置竖直撑位,如坑内无空间设置斜撑,则可采用坑外设置锚桩和拉锚索将支撑拉紧。

3坑内排水

浅基坑或排水量不大m设置一个直径为70~80cm的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应在基础轮廓线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坡脚不宜小于0.3m,排水沟的底宽不宜小于0.3m,排水沟底的坡度为0,1%~0,5%,排水沟底应比挖土面低30~50cm,集水井底应比排水沟低0.5~100cm或深于抽水泵进水阀的高度以上。井壁用木、竹、混凝土管等简易加固。渗入基坑的地下水经排水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由水泵排出坑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基坑干燥。

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当地下水位比较高,基坑开挖深度又比较深的时候,采用上述坑内排水的方法通常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施工,此时必须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将基坑内的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以便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降水的方法。井点降水是在基坑四周或需要降水的一侧将带有滤水管的井点或管井沉入到深于基坑底面标高以下一定的深度,以总管连接抽水设备,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0,5~1.0m。

井点降水可以在坑内降水,也可以在坑外降水,这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对放坡的基坑而言,坑外降水可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但坑内降水由于水流方向与边坡一致,对边坡稳定不利;对于设置板桩支护的基坑,坑外降水的影响范围大,降水将引起相邻建筑物的不均勾沉降,影响环境,应尽可能采取坑内降水的方法;由于设置了板桩止水措施,坑内的涌水量也大为减少,有利于降低工程费用。根据降水的设备特点,井点降水一般分为轻型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

5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制作

在开挖基坑完成以后,应立即进行基础的制作工作,包括浇筑垫层、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浇捣混凝土与养护等。在地基上浇筑混凝土以前,对地基开挖面应按设计标高和轴线进行校正,清除淤泥和杂物,注意排除基坑内的水,按设计要求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浇筑垫层以后,进行钢筋绑札和立模工作,按设计图样进行检査、校正和验收。办理隐蔽工程的验收手续以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参考文献:

[1]陈仲颐,叶书麟主编.基础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洪毓康主编.土质学及土力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