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优化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于学生视角优化数学教学

季小潘

——“学为中心”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例谈

季小潘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五小学323900

摘要:“学为中心”理念强调的是“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在“学为中心”理念下,教师要基于学生视角引导他们进行数学学习,具体而言:要基于学生起点,设计导学问题;基于学生思维,搭建学习平台;基于学生“困惑”,进行有效指导。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视角生本教育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要遵循学生的起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学为中心”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基于“儿童视角”,教师要基于儿童视角进行导学问题的设计、学习平台的搭建与学习指导的开展,这样,才能在遵循学生“学路”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开展高效化的数学学习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对数学思维的升华,从而实现提升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基于学生起点,设计导学问题

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走出传统“线型化”的教学流程,要通过“大板块”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数学学习,而导学问题是“大板块”教学的重要构成,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深入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起点为他们设计具有指引性的导学问题,以此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开展高效化的数学学习活动。

1.基于生活起点,设计导学问题

数学与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数学现象,他们在生活中碰到的这一些数学现象是他们学习数学的有效起点。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起点为他们设计导学问题,这样,就能够引领学生开展高效化的数学学习活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首先给学生呈现了一块不规则的铁块,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这一块铁块的体积有多大,有什么办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把这一块铁块放在盛满水的容器中,然后去测量容器中溢出的水就能够得到铁块的体积。有的学生说,可以把这一块铁块放在一个装了一些水的圆柱中,圆柱中的水上升了多少高,就可以根据水上升的高度乘以底面积,从而算出铁块的体积。此时,教师拿出一空心圆锥体,向学生提问:如何计算这一圆锥体积?学生们都认为,可以将其注满水,再将水倒入圆柱中。然后,教师提出导学问题:“刚才你们在思考如何测量不规则铁块的时候,都想到了转化的方法。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的体积呢?又应该如何通过转化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呢?”这样,就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上案例中,教师设计的导学问题正是因为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有效地把转化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蕴伏,从而为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2.基于认知起点,设计导学问题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为他们设计导学问题,以此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开展高效化的数学探究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整理复习”一课时,他首先给学生呈现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在学生进行口算以后,一张张地把这一些卡片贴在黑板上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学生的分类整理如下:

119+22+93+88+37+44+75+66+5

129+33+94+88+47+55+76+6

……

178+99+8

189+9

然后,教师以此为教学资源出示以下导学问题:

(1)这样整理的标准是什么?如第一行的算式,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

(2)最后一行只有“9+9”这一张卡片,你能够给这一些卡片找一些朋友吗?

(3)你能够把这一些加法算式分成两步进行计算吗?

以上案例中,教师正是因为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为他们设计导学问题,因此,紧扣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引导他们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复习。

二、基于学生思维,搭建学习平台

“生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张将课堂变为舞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场所。在这个舞台,学生除了可以独自表演外,还能进行合演,每个学生都是这个舞台的明星,他们不仅在表演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更是相互之间进行了智慧碰撞和交流,期间更是相互欣赏、多元互动,进而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发散,逐渐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思维为他们搭建数学学习的平台。

1.基于学生思维,搭建交流平台

学生的声音是“生本课堂”中最动听的声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喜欢听到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将知识讲解权还给学生的表现,也是一个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思维为他们搭建数学交流的平台。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内容时,需要基于实物操作以及语言描述两个方面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基于教材意图,引导学生以亲历的方式感悟“操作与表达”这一过程。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开展“把6根小棒分成3份”的学习任务。之后引导学生进行阐述,以个人理解尽最大可能向其他学生描述自己所使用的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重点放置于:6根小棒可以平均分为3份,每一份都是2根。学生在进行重复操作以及反复表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炼出“平均分”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动手操作而引发探究思考,通过思考而获得语言表达,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了“做了再说”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知基于“操作与表达”是开展数学研究的前提,是获得正确结论的法宝。

2.基于学生思维,搭建辩论平台

“生本课堂”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性,小学学生他们有着很活跃的思维,很多时候,他们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听众,他们勇于思考、质疑和辩论,其实这也是他们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数学辩论的平台。

3.基于学生思维,搭建探究平台

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为他们搭建数学探究的平台,以此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高效化的数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一方法,如果学生能够有效地积累“迁移与转化”相关活动经验,那么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他们必然会自觉地运用到相关活动经验,或者借助割补,或者采用拼接等方法,分别把三角形或者梯形进行变身,有效地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之后再进行思考;而对于后续的针对“圆、圆环的面积计算”的学习过程来说,学生们同样会给予这种活动经验而展开自主探究。

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地积累“迁移与转化”的活动经验,必然会对日后的学习产生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学生的思维为他们探究数学探究的平台,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数学探究学习更高效。

三、基于学生“困惑”,进行有效指导

“生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适当掩盖自己的光芒,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教师只需要站在“高手”的位置当学生思维短路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点,让他们豁然开朗。学生在这样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数学思维能得到很好的发散,教师的教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1.建构新知时,适时“点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探究新知的环节对学生进行适时“点化”,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基于计算、观察、操作而展开具体的猜想、推理以及归纳等活动,由此而获得普遍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基于之前已经学习过的“2、5的倍数的特征”等相关知识经验,获得以下结论:“判断是否为3的倍数,只需要根据个位而定”。但是针对实际数字进行观察的时候,却从中意外地发现“对于个位数而言,并不存在典型特征”。这是对之前猜想的推翻,由此,他们必然会转换视角,探寻这部分数字的共同特征,如果进一步地研究便能够得出“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便是推理,当推理经过反复验证之后,归纳便可以水到渠成。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积累“推理与归纳”的经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促使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与归纳”的内容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

2.思维短路时,及时引导

“生本课堂”并不提倡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鼓励教师运用点醒式教学。当学生在思考中偏离轨道,或是小组讨论陷入僵局时,教师可以巧妙地介入,给他们进行适当提点。这里的“引导”并不是将问题的答案和盘托出,而是简单地暗示给他们一些线索,或是用问题的方式给予他们启发,帮助他们将混乱的思维稍加梳理,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

这道题只给了一个条件,就是正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认为条件不足很难解答,有的同学认为圆的半径就应该是8&pide;4=2(cm)。我发现,很多同学解题思路都会受以往解题经验的影响,他们认为只有求出了圆的半径才能求出面积,这样的思维陷入了误区,解题自然也走进了死胡同。这时候,我轻轻地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们只能根据半径来求圆的面积吗?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呢,比如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的提问就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照亮了同学们的思维,他们恍然大悟。这时候,我又继续追问:“以后我们在求圆的面积时,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了呢?”

这种“引导”就很符合“生本课堂”的宗旨,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开拓了视野,最终得到了题目的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生本课堂”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动手和动脑的联系,并设计一些与他们相关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和探究者,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去展示,而不是什么都教给学生,什么都管着他们。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扬个性的“生本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上放飞自我,幸福成长,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翟凤利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打造[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2]徐建永“生本课堂”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广西教育,2016,(20)。

[3]裴义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