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思维导图夯实学生认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巧借思维导图夯实学生认知

范振威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科学概念的构建

范振威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321035

摘要:科学概念是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概念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科学概念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思维导图是英国知名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而有效,运用图文并重的方法,把人类的思维可视化地表现出来。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小学科学概念的构建和应用中,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得出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有效构建科学概念体系。

关键词:科学概念思维导图构建教育教学

在新一轮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孩子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思考并解决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着重对思维导图构建小学科学概念的优势、思维导图构建小学科学概念方式的探讨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思维导图构建小学科学概念的优势分析

1.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师梳理、构建小学科学概念体系。新课改之后,小学科学将贯穿于1-6年级,涵盖了地球与宇宙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科学知识。那么,如何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呢?我们可以借力于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将整个小学阶段每块科学知识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很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内容了然于胸。

2.思维导图可以有效辅助师生进行小学科学概念的构建和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手绘,还可以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制作,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使用。只要教师耐心指导,思维导图完全可以成为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科学概念构建和应用的好帮手。对于低段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漂亮的图案来绘制思维导图;而高段的孩子更喜欢软件的方便快捷。

3.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是“中心主题→主干→支干”,构成中心主题突出、层次清晰的网状结构,让学生可以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理清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概念体系。

(2)制作思维导图的必要前提是你得对知识概念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类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分类是很重要的一项科学技能。它可以帮助学生区分事物的不同之处,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这些都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才能做到。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然会逐渐提高。

(3)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会提取关键词也是很重要的。关键词必须是最有代表性或者最具概括性的词语,从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中提取关键词,则必须具备较强的筛选能力。通过不断训练和强化这种能力,一定会对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起到一定作用。

(4)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已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有研究指出:“创新思维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从一个中心概念开始,向四周发散的放射状的呈现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思维导图构建小学科学概念方式的探讨和实践

1.思维导图的基本制作技能训练。气泡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思维导图,在科学作业本中也略有涉及。可以先从气泡图入手,对学生进行教授,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制作气泡图训练。然后挑选一张比较有代表性的思维导图作品,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它多变的线条、鲜艳的色彩以及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接着,向学生解读思维导图中的“中心主题→主干→支干”,介绍思维导图的三种呈现方式:全文字形式、全图形式和图文结合形式。这样,让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了真正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训练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2.为制作思维导图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想要制作出优秀的思维导图,就必须有分类、提取关键词、发散性联想等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训练学生对某些事物用不同的分类依据进行分类和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知识内容的能力以外,还要训练学生能自由联想、能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思考分析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科学概念构建教学模式。思维导图一开始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策略,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在初期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实践教学中,设计并使用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科学概念构建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流程:思维训练、做好铺垫→学习知识、确定主题→小组合作、制作思维导图→小组互评、教师典评→精益求精、鉴赏总结。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科学概念的构建和应用,是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科学概念进行分类、整理并在修正和完善中加深对科学概念的构建和应用。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不仅实现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有效构建和应用,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无限探究欲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让学生能基于思维导图对科学概念进行有效的构建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资壁卢慈伟思维导图操作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07。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11,08。

[3]汤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4]杨兰娟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学科教与学,2007。